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财经要闻
 
 
周小川:央行关注重点和政策目标应适时切换
发布时间:2010-11-24 17:47:19
 
文章内容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于上周四(9月9日)表示,即使回到平稳的宏观经济环境下,也需要更加保持谨慎,情况一旦发生变化时,央行关注的重点和政策工具应适时切换以作出应对,这是金融危机以来的重要教训和总体认识。

  周小川是在牛津大学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的 “牛津中国财经论坛”午餐会上发表的主题演讲中指出上述观点的。

  他结合金融危机以来的感受指出,中央银行的多目标侧重点随着不同阶段的变化可以切换,也可改变权重。在危机阶段,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就业等目标之间可能是相互冲突的。

  目前,我国央行货币政策采取“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多目标制,而大多数央行采取控制通胀的单一目标制。

  “不同的阶段中央银行关注的重点可能会有所转变,但总体而言,这次危机得出的一个重要教训是,即便是回到平稳的宏观经济条件下,也需要更加保持谨慎,也需要在情况一旦发生变化时,中央银行所关注的重点以及使用的工具能够适时切换,从而作出应对。”

  周小川表示,利率过低影响银行放贷积极性。他指出,危机之后部分欧美国家抱怨该国金融机构在经济复苏期间出力不够,这凸显了中央银行应给金融机构提供正向激励体系的必要性。

  “中央银行对利差要有适当的管理,从而调节银行业对实体经济提供服务的积极性,防止出现过多的顺周期情绪,同时也可以增强银行业自我修复的能力。”

  周小川称,目前很多国家实行低利率政策,但利率过低会影响商业银行的放贷积极性,从而降低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要让商业银行积极发放贷款,还得让商业银行负担一定的存款利息成本为好。否则,零利率可能导致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减弱。”

  同时,周小川指出,这次危机导致央行对金融体系健康性的看法发生了转变。“过去对金融稳定的看法是,如果市场中的每一个个体微观上是健康的,基本上宏观上也都是健康的。但是,这次危机告诉我们,个体健康的总和不见得等于整个宏观体系的健康,因此现在强调了‘宏观审慎性监管’。”

  此外,周小川把金融机构的健康状态分为四种:完全健康、需要进行“在线修复”的亚健康状态、需要进行“离线修复”的生病状态以及需要关闭破产的重病状态。

  周小川指出,后危机时代,央行更关心系统性风险。“过去,中央银行最关注的就是如何保持低通胀率,主要使用的工具是政策利率。其他的问题,比如维护金融稳定、发展金融市场,以及支付清算系统等,也都是关心的,但关心度的权重相对小一些;危机发生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更关心金融稳定,更关心系统性风险。”


相关文章
  • ·周小川:央行关注重点和政策目标应适时切换
  • ·[图文]央行行长周小川:货币政策目标应相机而动
  • ·周小川: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应相机而动
  • ·周小川:贯彻西部大开发部署 做好金融支持
  • ·周小川:中国货币政策调整重点考虑国内因素
  • ·周小川: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噪音”对美国无助
  • ·周小川:过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噪音没有帮助
  • ·周小川:加息与否取决于今后物价走势
  • ·周小川:金融业要注意工业结构转型等问题
  • ·周小川: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并不大
  • ·[图文]周小川:中国资产泡沫论言过其实
  • ·[图文](快讯)周小川:创业板开市是各界期盼已久的...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