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维稳市场通胀预期,国家发改委近日除了数次发文辟谣物价上涨外,更是屡屡表态或出台具体政策调控物价,继煤炭、药品之后,发改委再出一记重拳,打向CPI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
昨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称,为确保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执行到位,规范粮食收购企业价格行为,维护种粮农民利益,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发出《关于开展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检查的通知》(下称《通知》),决定从7月开始在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预案执行地区开展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检查。
据了解,近期市场粮食收购价格抬头。市场人士认为,粮食价格和农产品价格是影响CPI的重要因素,一旦粮食价格受影响上涨,届时通胀预期也将随之加深,而此次开展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检查则是平抑收购价的一剂良方。由近期动作也可见国家发改委今年平稳物价、管理通胀的决心。
粮价现状
粮食收购价连续攀升6个月
与国际粮食价格振荡下行相左,国内粮食收购价自2009年11月起连续6个月保持逐月攀升态势。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25个粮食主产省(区、市)国有、非国有粮食企业(下同)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加权平均收购价格为每50公斤(下同)99.60元,比上月上涨1.94%,比上年同期上涨11.44%。
同时,国内市场稻谷、小麦、玉米、大豆价格已全面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且价差在扩大。其中,主产区红小麦、白小麦、混合麦三种小麦平均收购价为97.95元,比上月微升0.07%,比上年同期上涨7.38%。主产区稻谷平均收购价为108.29元,比上月上涨1.68%,比上年同期上涨10.31%。主产区玉米平均收购价格为86.37元,比上月上涨4.75%,涨幅比上月扩大约2.5个百分点。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预测,目前,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等粮食主产区夏收夏种工作已全面展开,产量比预期的要好,随着粮食收购价的提高以及多种市场收购主体到主产区抢购,预计后期原粮价格将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粮价影响
重点检查违规价收购行为
渤海证券之前发布报告认为,原粮相关品种价格上涨将成为下半年食品类CPI上涨的重要推动力。同时表示,2010年下半年农产品价格总体温和上涨态势仍将不变,玉米、优质小麦、白糖、棉花等农产品供求基本面偏紧格局支撑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且市场存在强烈的上涨预期。
粮食价格的连月走高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此前5月26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010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水平,白小麦最低收购价为每市斤0.90元,红小麦和混合麦每市斤0.86元。小麦收储执行区域为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6个主产省,执行期限为今年5月21日至9月30日。6月21日至25日,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在安徽、江苏检查粮食收购时也建议粮食企业要理智分析市场走势。
国家发改委此次《通知》指出,这次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检查内容主要是承担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任务的中储粮总公司直属企业,以及委托收储库点和延伸收购库点在2009年、2010年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情况。
重点检查违反国家规定的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进行收购;收购时压级压价,或以提高水分、杂质,多扣车重、皮重等手段变相压级压价克扣农民;违反粮食质量标准有关规定、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等价格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