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财经要闻
 
 
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调校加息“时间表”
发布时间:2010-5-4 23:32:59
 
文章内容

中国人民银行5月2日宣布,决定自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暂不上调,这是年内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证券日报》记者就未来是否会加息、如果加息幅度是多少、不加息的理由是什么等问题,专访了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张晓晶、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等专家。

加息“时间表”如何定 要看二季度数据“眼色”

主持人:5月2日,央行年内“出乎意料”的宣布第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在“五一”假期之前,CPI继续走高的预期日益增强、央行频繁提出“稳物价”、经济过热等因素,使得市场关于未来加息的预期十分猛烈,也造成A股市场连连下挫。央行此举暂时“浇息”了市场的担心。不过,也有多达23家研究机构近半认为二季度是加息的节点,对此,各位有什么看法?

左小蕾:央行第三次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符合我前期一直以来的判断。由于我国当前的目标主要是流动性问题,因为流动性过剩,市场很担心将来会通胀恶化,所以产生了通胀预期。那么,当前的目标就是管理流动性。那么,对它最有效的工具就是数量化的工具,即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三年期的票据。如果把流动性管理在一个合理的范围,通胀预期就会有所回落,那么,其它一些问题包括成本的提高也不是利率所能调整的,可能也采取其它办法才能解决。

政策要具有针对性,目前包括蔬菜、水、垫价格的上涨都会推动CPI的上涨,加息的功能是对资金成本进行控制,因此,当前采用加息的手段是无效的。同时,目前调整利率无正面只有负面的影响。国际上,美联储加息的可能性很小,中美之间本就存有2点多个利差,中国一旦加息,3个百分点的利差,会推动套利资金迫使中国人民币的进一步升值。同时,通过零利率借钱,除了无风险的得到3点多的利率之外,加上博弈升值,如果升值3.5%,那么,套利资金无风险的获利10%,这无疑是在吸引更高的资本流入的动机。

赵锡军:加息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CPI增长并不完全是由货币政策造成的,加息并不能解决问题。今年国际、国内环境复杂,还是应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连平:是否加息不仅看CPI,重要的是要总体考虑中国经济情况,包括CPI、PPI、资产价格等方面。最近,国家采取的房地产调控措施力度较大,其对整体经济的运行会有怎样的影响有待继续观察。此外,对信贷的投放还是控制在今年的计划内,未来两个月比较关键。6月的时候,有关部门就能判断是否需要采取加息政策。

张晓晶:是否加息还是要看市场的情况,更多的要考虑资产价格。现在,不少人提出加息是一个很好的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手段,从这个角度,所以市场上对于加息的预期有一定程度的强化。未来二季度是否加息关键还要看2季度的数据。

刘煜辉:今年肯定会加息一次,时间点差不多在二季度,幅度为27个基点。央行不会大幅加息,当然,出现真正紧缩意义上的加息,恐怕也很难发生。原因在于,无论是地方、银行、大企业都不希望加息,真正的因素也在于此。作为政府来讲,希望通胀较长时间的保持低利率水平,为商业银行营造一个更长一点的所谓的“官定”的利差,这也为以后的刺激政策的“后遗症”,包括债务的处理多留一些空间。

郭田勇:未来加息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未来的物价水平可能持续的处在一个负利率的状态,加息主要还是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二季度正常来分析,比起一季度CPI走势很可能达到3%,甚至3%以上都很有可能。那么,根据CPI指标的走势,适度的提高利率是很有必要的。当然,为了保证实体经济的稳步发展。同时,给企业的复苏,给企业未来的发展中提供一个低成本的环境。建议采用非对称性加息,即存款利率多加点,贷款利率少加点。具体的幅度是,存款利率为27-54个基点,贷款利率为0-36个基点。

CPI上涨不等于通胀恶化 略超3%仍属可控

主持人:近期,关于未来我国CPI可能继续走高的预期日益强烈。

刚刚公布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朗润预测”结果显示,二季度CPI将增长3.1%。有机构预测我国全年的CPI将同比上涨3.5%,还有学者还预计全年可能超过4%,甚至达到5%。那么,各位怎么来看待这个问题?

左小蕾:今年中国的通胀率超过3.5%又会怎么样?!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经济的恢复必然带来通胀上涨,这是绝对的。因此,不是说CPI一上涨就说明通胀在恶化,应该有一个可承受的水平。我认为,中国在现阶段可承受的水平应该在5%左右,原因在于,这是与收入水平相匹配的。

中国的经济增长今年可能达到10%,甚至更高。去年农村的人均收入水平增长8.5%,城市则是达到9.3%。那么,随着经济增长的恢复以及政府对收入机制频繁的调整,今年的收入水平的上涨也是跟经济增长相匹配的。通胀的增强必然带来价格水平的上升,连带着百姓支出的增加。但是,关键的一点是,我国的收入水平比价格水平上升的更快,因此,百姓仍然具备支付能力。当然,如果价格的上涨已经超过了百姓的可承受水平。最大的问题在于低收入群体,比方说,低保的、退休群体,所以,那么,政府就启动补贴机制对其进行补贴。

连平:CPI的确是决定是否加息的一个重要因素,2季度的CPI可能会达到3%,而最近,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比较成功,其对整体经济的影响还需要观察。

张晓晶:目前来看,即使2季度CPI达到3%以上,也依然是在可控的范围内,今年爆发恶性通胀的可能性不大。而且现在国际上包括IMF都表示应该提高目前通行的CPI标准。

赵锡军:2季度的CPI有可能逼近3%,但是会不会超过不好说,农副产品价格上升,能源产品价格上升都对CPI上升有压力。不过就全年情况来说,现在预测还有点过早,今年国际、国内环境复杂,变数较大。

刘煜辉:中国经济中的“涨”实际上已经很高了。CPI只是这场达成共识的游戏猜测的由头,最终决策者也不会太关心CPI。

郭田勇:首先需要肯定的是,我国的通胀预期仍然存在,但是并不是呈现增强趋势,因为恐怕比起半年前,我国的通胀预期仍然还是在减弱。因此,总体来说,我国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都呈现一种有所收缩之趋。加上国家近期对于房地产业的调控政策,因此,总体来讲,我国的通胀预期仍然存在,但是跟几个月前相比是有所减弱的。

当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虽然中国的通胀在去年为最高,但是,在信贷投放数量较大,因此,从这个角度考虑,我国的通胀仍处于比较强的阶段。由此判断,未来价格继续走高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未来CPI超过3%甚至到4%的可能性是确实是有的,但由于我国政府对政策力度的及时调整,现在发生大幅度的或者恶性通胀的概率还是很小的。

减少房地产贷款投放 引导下半年经济降温

主持人:近日央行频繁就“稳物价”出面表态,结合近期我国政府密集推出了一系列调整房价的政策,各位怎么看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左小蕾:央行的货币政策是多目标的,虽然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但是这也是货币政策应该注意到的问题。那么,由于房地产是资金推动的,带有投机性质的,因此,收回流动性,加强信贷管理,就可实现。同样的,它也属于货币政策。

连平:近期,国家针对房地产的出台了不少政策,虽然,这不会对房地产价格造成很大的调整,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刚性需求带动下的消费需求,这种情况从现在开始将延续到今年下半年,会对经济发展有一个“降温”的作用。不过也还要看后续会不会出台进一步、更大力度的紧缩政策。

赵锡军: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将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贷款数量的下降将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形成抑制。同时,银行可能调整贷款投向,减少房地产领域的贷款投放。

刘煜辉:资产泡沫属于通胀的重要组成部分,资产泡沫肯定会影响物价,因为经济中间服务性的价格最大的成本就主要来自于地价,地价泡沫化会使得在城市中间生存的成本会被大幅度上抬,只不过这些在CPI中间很难被发现,但是,民众感觉到他们的生计越来越艰难,感觉自己的支出越来越多。

郭田勇:央行货币政策无论在何时的根本目标就是保证价格的稳定。当然,“稳物价”从经济意义来讲,是为了保证价格的稳定,而从更大的内涵来讲,是为了保证整个社会、民心的稳定。虽然房地产虽不包含在传统的CPI范围之内内,但房价的上涨也对民心的稳定,对社会的稳定带来了不利因素。所以,从现在来看,所谓“稳物价”从原本意义来说,指的是一般商品的价格。虽然房地产价格形成机制比一般的商品价格机制更为复杂,但其和一般商品价格有个相通的地方,那就是受货币层面的因素影响的关系仍是相当大。这从某种程度来看,中央银行如果通过合理的后壁政策的操作,也是可以对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起到一定程度的稳定作用。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 ·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调校加息“时间表”
  • ·第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调校加息“时间表”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