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看法
鲍泰利:7月是关键时点
新快报讯 (记者 张潇)中美之间关于汇率政策的争论,令人民币升值预期再度升温。在昨日出席沃特金融峰会的间隙,中国问题专家、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代表鲍泰利教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认为,在过去的几年中,人民币汇率政策数次选择在7月份发生变动,今年的7月份可能成为人民币汇率政策再次变动的关键时点。
鲍泰利认为,在目前的中国,如果要实现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是不现实的,因为这意味着中国要放弃对于利率的控制,包括对于资本账户的控制。现阶段,中国应该恢复到2005年7月所推出的浮动汇率政策。“我知道这个月的下旬,胡锦涛主席也会到华盛顿去访问,在5月份中美之间还会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的战略性讨论,7月可能还会有进一步的讨论,这都是非常重要的。”鲍泰利认为,7月份是一个很重要的时点。因为中国是在2005年7月21日实现人民币一次性对美元2%的升值,并由固定汇率转向了浮动汇率。在执行了三年的浮动汇率政策后,在2008年7月人民币跟美元重新挂钩。“现在中国的汇率制度又出现一些调整,是不是在今年的7月又可以期盼看到新的动作?”在鲍泰利看来,灵活的汇率政策将对中国更为有利,因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它的规模已经相当于一个大洲了,甚至将在未来几十年里面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一个经济体。“作为规模这么大的一个经济体,如果它的货币汇率是盯住另外一个货币的话,事实上是在限制国家自身货币发展的自由。”他坦言,目前人民币的币值是被低估的,但很难估算是被低估多少。而美国来对人民币升值施压,并非是对美国有利的,将来如果人民币选择升值,其根本原因还是出自于对中国自身利益的考量。
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完全放开
新快报讯 (记者 张潇)人民币汇率的走向成为昨日开幕的沃特金融峰会上最受关注的一个话题。作为“新科”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人民币价值确实被低估了,但美国对于人民币升值的施压更多是因为其自身“缺钱”。而一旦人民币出现大幅升值,不仅对于中国经济,对于美国也同样没有好处。
美国需要资金回流
“在2008年9月至2009年2月,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是升值了14.5%。现在美国这么热闹地讨论人民币升值的问题究竟是为了什么?”夏斌坦言,如果按照海外一些学者的说法,人民币一下子大幅度的升值,对中国、美国都没有什么好处。“因为现在中国对美出口利润的一半以上是美国在中国投资企业创造的。在2009年由于中国这样的一种汇率制度保持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到50%。如果中国一下子大幅度的升值而带来降温,将令美国的消费者成本加大。”在夏斌看来,美国政府当前的核心利益其实并不是要人民币升值。
“美国政府的精英,他们都明白,人民币适度的升值不能解决美国经济的根本问题,不能解决美国大量的失业问题。美国现在要的是经济尽快复苏,解决高失业率。美国政府提出了要在五年内令出口翻番,又大胆推出了争议很大的医保改革,而做这些事情都是需要钱的。因此,美国最核心的问题是让全球的资金回流到美国,以此帮助美国的经济复苏。”他举例说,南欧四国债务的风险等事件引起欧元大跌,欧元大跌而美元没有变动,相对来说,资金就是往美国流去。
应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夏斌也同时强调,从短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制度应该尽快要回到危机之前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我们现在所说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这一政策,要逐步过渡到‘盯住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使市场人士真正相信中国的汇率制度是真正还是要浮动,但不能一下子完全放开。”不过,他也同时认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可能十年以后,国外有些中央银行和海外持有者会持有人民币,但即便是过十五、二十年,大的局势也很难改变,人民币可能只是在全球官方储备中间多了一个点、两个点。
夏斌认为,造成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是美国政府的决策失误和美元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因此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崛起的过程中,要坚持浮动汇率制度,这也意味着资本项下要有所管制。但资本管制不能完全放开,又要参与金融全球化,所以中国只能大力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目的就是更多地参与金融全球化,同时又要防御全球金融化的风险传递。通过人民币离岸市场逐步实施屏障,逐步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向更浮动的汇率制度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