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财经要闻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透露哪些信息
发布时间:2010-4-1 18:54:23
 
文章内容

新华网北京3月31日电题: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季度例会透露哪些政策信息?

新华社记者王宇、姚均芳

此间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一季度例会继续向外界传递着一直延续的政策基调:要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此前市场关注的物价问题并未被会议发布稿着重指出。

不过,与以往相比,会议对当前形势的判断作出了十分严肃的表述,其措辞甚至超过了以往历次。会议认为,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发展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这一表述与温家宝总理关于中国经济遭遇最为复杂的一年的提法相契合。目前,全球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逐渐增多,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巩固,但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更加迫切,调控货币信贷总量、优化信贷结构以及防范金融风险的任务依然艰巨。

面对这种复杂局面,一季度货币政策工具在使用节奏上也呈现出轻微变化。回顾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工具使用我们可以发现,市场曾普遍预期的“一月一次”的准备金率上调在三月份并未出现——这与近两年来准备金率按月调整的节奏完全不同。这种节奏的变化凸显出当前货币政策所处的微妙之境:走一步停一步,恰如行走在悬挂在高空的钢丝绳上。

一方面要保持经济发展,要刻不容缓地进行结构调整,此外,还必须及时把通胀预期打下去,这是当前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决策的三大重要因素。

要处理好这三个问题,货币政策是精髓。货币是经济的血脉,无论是准备金率还是利率的调整,都是在对“血量”的多少进行调控。货币供给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整体目标的实现。

根据货币理论大师弗里德曼的理论,通货膨胀终归是货币问题,持续增发的货币一定会带来通胀风险。我国最近一次发生的明显通胀,恰好发生在弗里德曼来华的1994年,当时中国经济遭遇两位数以上的恶性通胀,经济学家认为与银行货币超发有明显关联。

然而,货币骤减又会有损经济升势。就拿媒体近期热议的个人按揭贷款首付比例提高来说,首付比例的提高,可能正将一部分“改善型需求”拦在门外,也将随之产生的家电、家具和建材消费消灭于无形之中。

如今,央行正力求在货币供给的“多少”之间求得平衡。如这次例会提出,要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其中,“合理”与“适度”意味深长。

在过去两年我国货币政策调整周期中,曾有过闷头前进、用力过猛的教训。如今,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货币政策需要走在钢丝绳上,既要保持稳定,又要保持灵活,走步停停,适时微调。


相关文章
  •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定调“适度宽松”
  •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透露哪些信息
  • ·(快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人员调整 三位专家履新
  • ·周其仁夏斌李稻葵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明年信贷要避免大波动
  • ·[组图]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首提外汇流动变化
  • ·内设机构确定 央行货币政策二司或本周成立
  • ·央行货币政策报告:通货膨胀风险不容忽视
  • ·央行货币政策口径出现松动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