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发布的《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首度以“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取代之前的“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证券时报记者 贾 壮
本报讯 面对国内外经济的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货币政策口径终于发生改变。昨日发布的《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首次提出,要“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取代了之前的“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报告建议,在继续巩固调控成果、保持总量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国际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状况,同时考虑国内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适时微调,提高金融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尽管口径有所松动,但央行对于流动性管理工作依然没有放松警惕。报告认为,当前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格局,由此产生的银行体系流动性偏多问题依然存在。需要继续搭配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回收银行体系流动性,并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确定工具组合方式和对冲力度,提高对冲效率。
报告提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引导金融机构提高利率定价能力,完善贴现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为贯彻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央行要求优化信贷结构,严格限制对高能耗、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投放,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一是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二是加大对有市场、有效益、带动就业较多的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三是加大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信贷支持。
央行建议,下一阶段应继续调整和优化财税政策,为扩大消费内需和促进服务业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财税环境,加快推进社会保障等各项体制性改革,消除制约结构调整的体制性因素。适时推进资源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提高并强化环保标准,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报告还分析说,随着今年上半年股票市场的持续震荡走低,去年股票价格过快上涨的风险有所释放,上半年股票市场融资基本稳定。
此外,报告在对下半年宏观经济进行展望时指出,下半年经济可能延续上半年增长格局,总体上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责任编辑:kewin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