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财经1月6日讯 刚好时隔一年,上海律师严义明再次上书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要求发改委依法列表公开与4万亿已投资到位部分相关的目前已经审批通过的具体投资项目名称等内容,要求财政部公布国家年度财政预算及预算执行情况等内容。
腾讯财经从上海严义明律师事务所获悉,今日下午(1月6日)严义明律师已将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信息公开申请书分别以EMS、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出。
在去年1月7日,严义明律师曾将一份《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交到国家发改委,要求其公布中央新增四万亿投资中,已经通过审批的项目情况。他所依据是2008年5月1日生效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严要求国家发改委公开2008年11月5日以来向发改委递交审批申请的省市地区名单及项目名单。并申请要求列表公开四万亿元资金来源以及目前已经审批通过的具体投资项目名称,选择投建项目的原因,投资项目的预算资金金额。他的申请同时希望,国家发改委能持续、实时地公开对上述项目的监督措施及监督机构名称。
去年1月7日,严还向财政部递交申请,要求该部门于今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二周,列表公布2008年度财政决算和2009年度财政预算。当然,上述所有要求中,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2月19日,发改委书面回复严义明,对4万亿投资计划、原则等内容做了概述,但未直接涉及任何具体项目细节。
3月1日,全国人代会召开前夕,发改委副主任穆虹主动对媒体表示,四万亿投资的信息,公众可登录国家发改委门户网站查询主动公开的信息;对于非主动公开信息,则可通过电话、传真、邮件、网站等方式,向国家发改委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公开申请,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第三方权益的,国家发改委还要征求第三方意见。
3月3日,严义明向发改委申请行政复议,要求发改委对自己在1月7日提出的公开申请出具准确完整的答复意见。
4月29日,国家发改委在官方网站上公开了一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准情况。严义明认为,这是一种“姿态上的进步”,但离法律要求还很远。
5月7日,发改委驳回了严的行政复议申请。
5月11日,严义明再赴北京,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递交行政诉讼,要求撤销国家发改委2月19日出具的回复,同时判令国家发改委出具准确完整的答复意见。
5月21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公告,首次公布了“4万亿”中央投资的资金来源结构、项目组成结构、项目保障体系、介绍了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等信息。这是到2009年年底为止四万亿信息最详尽的一次披露。
5月31日,北京一中院裁定,依照行政诉讼法相关规定,严义明所诉不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不予受理。
6月5日,严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7月13日,严收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裁定书,维持一中院裁定不变。至此,严义明以公民身份要求国家发改委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开四万亿投资具体内容的行动告一段落。(文/赵磊)
附录一,严义明律师致发改委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书部分内容
申请公开事项:
1. 列表公开与4万亿已投资到位部分相关的目前已经审批通过的具体投资项目名称,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具体内容,投资项目的预算资金金额、审批通过投建项目的原因(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2. 公开已审批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到位情况,地方配套资金未到位的原因,已审批项目中出现的其他问题、原因及对策;
3. 公开涉及自主创新、结构调整的规划方案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规划和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超过GDP4%的时间规划。
事实和理由:
一、信息公开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调整经济结构的要求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央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并不断充实完善应对危机促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其中包括两年中央新增投资1.18万亿元带动总额4万亿元投资计划。
目前,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已经实施近一年,审批通过了一系列关系民生的投资项目。当前4万亿元投资已经到位2万亿元,中央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持续显现,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企稳向好的势头日趋明显,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世界经济前景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外需下滑的压力仍然很大,我国外需严重萎缩的局面还会持续。制约内需扩大的因素仍然较多,企业总体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尚缺乏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效益下滑状况短期内难以扭转,要形成稳定的经济回升势头还面临较多困难。
4万亿元的国家投资,加上其带动的社会投资,总投资额可达十几万亿甚至几十万亿。可以说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不仅是应对危机的举措,对于我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升级,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如何加强对这4万亿元投资的监管,确保这些资金真正用于中央符合经济结构调整方向的投资方向和重点上,对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围绕着4万亿元投资的持续不断的信息公开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