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财经要闻
 
 
中国减排路线图:从“黑猫”到“绿猫”
发布时间:2009-12-1 19:59:09
 
文章内容

  编者按:气温骤升、天崩地陷、洪水滔天、地球灭亡,电影《2012》中一系列令人毛骨悚然的画面表达了人们对所生存地球的忧虑,也为即将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作了最好的气氛渲染。对中国而言,无论是从全球利益,还是本国利益出发,中国都应该选择绿色发展之路,改变以巨大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为代价的增长模式。而这,显然与哥本哈根是否达成协议无关。

  21世纪最大的挑战是全球气候变化

  所谓全球气候变化是指人类活动正在产生严重影响并使全球变暖。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研究,工业革命之前全球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大约为280ppm(百万分之一),2008已上升至385.2ppm。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最新研究,如果人类不加以有效控制,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长期浓度将超过1000ppm二氧化碳当量,那么,全球温度将比工业革命前升高6°C。

  2009年11月24日发布的《哥本哈根诊断》报告指出,到2100年全球气温可能上升7°C,海平面可能上升1米以上。世界自然基金委员会发表的另一份报告称,到2050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50厘米,就全球而言,136座沿海大城市,价值28.21万亿美元的财产将受到影响。为此,就要求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450ppm二氧化碳当量,气温升高控制在2°C左右。根据世界银行报告《2010世界发展报告:发展与气候变化》提供的最新资料,在过去150年,由于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全球气温已经比工业化前升高了将近1°C;预计21世纪(指2000-2100年)全球温度将比工业化前总共升高5°C。

  人类进入21世纪时,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上。若沿着1750年工业革命以来的发展轨迹延续下去,世界的碳排放将持续增长。根据国际能源署(IMF)的最新报告估计,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7年已经达到288亿吨(碳当量),2030年将达到400亿吨(碳当量)以上,随之全球温度还会继续明显上升,这一模式下全球平均温度将比工业化前升高5°C;若改变工业革命以来的发展轨迹,发展绿色经济、绿色能源,就能使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率脱钩,甚至下降。根据国际能源署估计,如果全球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450ppm二氧化碳当量的话(即所谓的“450情景方案”),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到2020年将达到最高峰,为307亿吨(碳当量),2030年降到240-260亿吨(碳当量),到2050年则降至100亿吨(碳当量)左右,相当于1990年(209亿吨碳当量)的一半。

  这表明,人类将改变自从1750年以来经济增长的同时碳排放相应增长的格局。进入21世纪,世界将发动一场前所未有的能源与环境革命,旨在使得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开始脱钩,并在2020年达到高峰,而后迅速大幅度下降。这是国际组织提出的更加大胆的全球减排目标和减排路线图,即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控制在450ppm,温度升高控制在工业化前的2°C,从而长期稳定全球气候,避免巨大的气候生态灾难。

  同样,中国进入21世纪时也正处在这样一个十字路口上。若按1950年以来的工业化路径发展下去,中国的碳排放将持续增长。根据IEA的统计,1990年中国碳排放为22.44亿吨(碳当量),相当于全球1890年以来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的5.0%;2007年上升至60.71亿吨(碳当量),相当于全球1890年以来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的9.0%,比1990年增长了171%,相当于同期(1990-2007)全球新增二氧化碳排放量(78.85亿吨碳当量)的48.5%。

  需要指出的是,1997年通过《京都议定书》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了31%,全球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上升了6.5%。对此,中国是第一大影响国。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数据,2030年中国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上升到116.15亿吨(碳当量),比2007年增长了91.3%,相当于全球1890年以来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的16.0%,也占了这一时期(2007-2030)全球新增量(114亿吨碳当量)的48.6%。如果按这条路线发展下去,不仅中国不可持续发展,而且将严重地威胁到整个人类的发展。我称之为“黑猫”发展模式,不仅中国不能允许,世界也不能允许。除非,从“黑猫”变成“绿猫”。

  我所提出的中国的“绿猫”路线图,就是与世界减排行动同步。到2020年碳排放达到最高峰,为80亿吨(碳当量)左右,与“黑猫”模式相比,这将减少排放约15亿吨(碳当量)左右;2030年降至60-70亿吨碳当量,与“黑猫”模式相比,到2030年将少排放约50亿吨(碳当量)左右。即使实现这一目标,中国依然是世界最大的排放国,排放占世界总量的比重大大超过中国总人口占世界的比重。

  无论是从中国的自身利益,还是从全球的整体利益看,中国不是“要不要减排”的问题,而是“要减多少”的问题、“如何减少”的问题。最现实的是力争碳排放早日达到高峰。从机会成本和长期成本来看,碳排放峰值越高,未来减排幅度则越大;达到碳排放峰值时间越是拖后,未来减排难度则越大。作为拥有十几亿人口、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的国家,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中国成为推动全球减排行动的带头国、主导国、领导国。对中国而言,既是巨大的挑战和国际压力,又是巨大的机遇和“倒逼”机制。

  所谓减排是指人类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加强碳汇而进行的干预活动。这包括两个方面:一个通过发展绿色经济、绿色能源;另一个是通过发展林业、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增加碳汇能力。

  从世界与中国的减排关系来看,全球减排路线是否能够实现,虽然需要世界200多个国家共同努力,但中国对全球减排的直接作用是最大的,既超过了美国,也超过了欧盟,还超过了印度等发展中人口大国。可以认为,中国减排成功就意味着世界减排成功,中国减排失败就意味着世界减排失败。中国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中国已是世界污染排放大国

  当中国还没有成为世界经济最大国时,就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污染排放超级大国”。根据IEA的最新报告,2004年中国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超过欧盟;2007年又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预计2028年将超过北美、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的总和;从1890年以来,中国累计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占世界总量的5%,居世界第三位,排在美国、俄罗斯之后,2007年上升至9%,居世界第二位,仅排在美国之后;中国二氧化硫排放量2007年已经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总量的32.9%;氮氧化物排放量占世界的20.7%,也已经是第一位了;颗粒物排放量占33.5%,也是世界第一位。这些指标都不同程度地超过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比重(19.7%)和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16.1%,按PPP计算),即使是人均各类污染排放量,也已经超过世界人均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如此重要的经济和环境数据,国家统计局既没统计也没有公布,更没有向中央和国务院直接提供;同样需要指出的是,国家有关部门,如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环保部等也没有能力向中央和国务院提供并公布类似的数据。在日益开放的国际环境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这是政府严重的“缺位”,也是导致政府失效的重要的信息根源之一。这也难怪,我们的领导人无论是在出国访问、参加国际会议还是在接待外宾来访的时候都会感到惊奇:中国怎么会突然成为世界第一号污染排放大国?成为世界“众矢之的”?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 ·中国减排路线图:从“黑猫”到“绿猫”
  • ·学者:中国减排成本或相当于2030年GDP7.5%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