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作为一个大国经济体,我国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这种地区差异导致了各地在金融条件上的差异,从而直接影响到地方融资的可获得性和融资成本。
周小川表示,评价一个地方的金融生态环境好坏,地方政府对金融的行政干预强弱是一个重要指标。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的地方政府对金融特别是银行信贷投放普遍存在行政干预。当然,干预的程度各不相同。有的地方对金融的行政干预非常厉害、非常直白,有的干预稍微少一些、含蓄一些。当时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谁干预多,谁的融资就多,地方经济发展就快。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开始明确要求地方政府减少对银行信贷的干预,地方行政干预开始减弱。此外,信用建设也是衡量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标准。信用建设不但包括金融方面的内容,在有些地区还涉及是否存在走私、骗税等问题。目前,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区域信用状况,内部都建立了针对性的区域信用评级体系,并以此决定本行的资金跨区域流动。今后,商业银行都会参考各地的信用状况开展信贷业务,因此,区域信用状况实际上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当地的融资条件。
周小川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地方政府都在转变观念,搞好当地的信用建设,积极改善当地金融生态环境,为地方融资创造更好的条件。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看到现在确实出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地方政府逐步减少对银行信贷的行政干预,开始重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倡诚信守法,减少违约,目的在于以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吸引资金。这是一个非常良性的改变。
(包兴安)
[责任编辑:apple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