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财经要闻
 
 
水价求解:如何解决自来水行业的整体亏损?
发布时间:2009-8-10 19:11:14
 
文章内容

2009年的夏天,水价和气温一起上升。继上海、南京、兰州等城市陆续上调水价后,沈阳、西宁等城市也在近日召开了听证会,预备上调水价。

水价上涨的原因被归结为两点:其一,是通过涨价促进水资源的节约使用;其二,是弥补供水企业的经营亏损。

但第二点,往往成为了公众质疑的焦点:供水企业的亏损为什么由消费者承担?而外资逐步渗透中国水务市场,又引发“外资是否在推高水价、攫取利润”的质疑。

以“保本微利”为经营宗旨的供水企业,为摆脱亏损状态,是否只有提价一条出路?降低成本是否可能?

长期参与供水企业改制的北京大岳咨询公司总经理金永祥认为,供水市场已经到了需要彻底改革的时候了,尽管“往什么方向改,要不要市场化,目前仍然存在争议”。在他看来,公众对水价的关注将行业积弊完全暴露出来了,“客观上将促动这个行业的改革”。

水价“三段式”

水价的构成,与供水市场的产业链分工密切相关。

按照水的流向,金永祥列出了供水行业的几个关键环节:原水环节,可以分为地下水和地表水(江河湖泊);原水通过引水管道进入了城市的自来水厂,处理成达标水以后,通过城市供水管网流向千家万户;居民使用后的水,经排污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经过污水处理后再次进入河流。如此完成一个循环。

而水价的构成,亦与上述环节一一对应,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水资源费、自来水费、污水处理费。其中,水资源费对应“原水环节”,自来水费对应“城市供水环节”,而污水处理费则对应“排水环节”。

以北京为例,2008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水价为3.7元/吨,其中,水资源费1.1元/吨,供水费1.7元/吨,污水处理费0.9元/吨。

以上三个部分的水价统一由自来水公司收取,供水费由公司自留,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交给政府,再经由地方财政分别转到水利部门和污水处理公司。

从产业链来看,城市自来水公司基本是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外资仅仅占了10%左右的市场份额,如兰州、上海等地。“如果从市场份额来说,外资还没有能力推动全国水价的上涨。”金永祥说。

不过,在污水处理环节,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外资、民资占据了50%左右份额。

普遍的“倒挂”

金永祥对本报记者称,他跑了十来个省会城市的自来水公司,发现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金永祥的大岳咨询公司主要为地方政府提供水务改革方面的咨询,并充当外来资本的中介。

水价低于供水成本的“倒挂现象”,在中国供水行业非常普遍,而影响供水成本的因素很多。

比如,在城市供水环节,人员工资、电价、净水药物的价格在不断上升,又比如,原水水源与城市的距离,有的城市达到上百公里,比如,“引黄济青”虽解决了青岛的水源问题,但也带来了原水成本的上升。

成本上升,直接推动了水价的上调。

国家发改委8月3日公布的《近期能源资源产品价格改革进展》指出,从各地实际情况来看,调价原因各有不同:有的是为了解决污水处理费偏低的问题,有的是为了缓解供水企业生产经营亏损,有的则是为筹集南水北调等水利工程建设资金。

从1998年开始,水的定价权就被下放到地方政府。在过去十年间,中国的水价一直在逐步上调,各城市调整次数和幅度各不相同。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截至2008年底,36个大中城市的居民生活用水平均水价为每吨2.35元,比2005年提高了12.4%。

“600多个城市都是调价主体,好像看上去是涨成一片,实际一直是在慢慢调整。”清华大学环境系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说。

威立雅兰州样本

兰州是中国众多水价与成本倒挂的城市之一。7月20日召开的水价上调听证会,拟将居民生活用水价格上调0.3-0.4元/吨。

据甘肃省工农业产品成本调查队方面介绍,兰州市现行居民生活用水价格1.45元/吨,而2008年实际供水成本为1.633元/吨。负责兰州城市供水的兰州威立雅水务公司(下称“兰威公司”)因此处于亏损状态。

兰威公司由兰州水务集团和威立雅水务集团在2007年合资组建,公司注册资本10.9亿元,中方控股55%,外方占股45%,双方合资经营期为30年。

兰州水务集团始建于1955年,员工近3000人,曾是不堪重负的国有供水企业的典型。而来自法国的威立雅则是世界水务行业的龙头,目前在中国拥有20个运营项目。

两者的联姻,曾引起广泛争议。2007年,威立雅以17.1亿元的高溢价取得兰州水务集团45%的股权,数倍于招标竞争对手。当时已有人质疑,“除了提高水价,威立雅还能靠什么收回投资?”

一位熟悉兰州水务集团改制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在威立雅进入兰州之前,1992年到2006年,兰州的城市生活用水价格上调了7次,从每吨0.25元调到1.45元,“这说明,即使外资企业不进来,水价还是要上调。”

据记者了解,威立雅17.1亿元收购资金的用途包括:兰州市政府提取股权转让金5亿元,职工股转让金1亿至2亿元,余下10亿元,则分期投入自来水厂的运营中。

“正是这10亿为兰州供水集团注入了活力,做成了很多以前没法做成的事情。”前述知情人士举例说,兰威公司成立后,顺利完成了安宁区新增日供水量7000立方米工程,改造兰州高坪边远地区的加压站网等等。“当地政府也盘活了国有资产,5亿元收入可以用来做其他事。”

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将外资进入中国水务市场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财务投资人,纯粹以借钱的形式做财务投资,这批人十几年前很活跃,固定回报很高,但现在基本上都被清理出去了;另一类则在2000年以后进入,称之为产业投资人,也叫战略投资人,比如威立雅、中法水务等。

自2007年威立雅进入兰州以来,当地水价至今还未上调。7月20日的兰州水价听证会,则是为新一次调价做准备。

提价,还是降低成本?

虽然,傅涛的结论是,外资进入这10年来,到目前为止,对中国水价没有什么影响。

但威立雅如何收回巨额投资成本,至今仍是一个谜。兰州威立雅的亏损如何解决?此次提价将对其盈利产生怎样的影响?至本报截稿时,威立雅水务中国方面对记者的采访要求未予回应。

2004年修订的《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已明确规定了供水企业的利润率:“合理盈利的平均水平是净资产利润率8%-10%”。其中,主要靠政府投资的不得高于6%;主要靠企业投资的(包括外资)不得高于12%。

虽然,“保本微利”曾是政府对供水企业的要求,但从1995年开始,国内自来水公司便开始全行业亏损。据金永祥称,目前,实现微利或持平的企业都很少。

而提高利润率,无非两种途径:降低成本,或者,提高水价。

金永祥认为,现在大部分国有供水企业都不像企业,“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因为不管企业怎么亏损,城市供水还要持续,并且,供水企业也缺乏改善管理的动力。而无论引进外资还是民资,中国水务进行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正是为了促进供水企业为了保本而改善运营、降低成本。

如果“降低成本”这一目标最终不能达成,那么,提价就成了最后的选择了。

不过,手握“定价权”的地方政府将因此经受考验。傅涛表示,此前,每次的水价调整都跟不上成本涨价和通货膨胀的速度,“地方政府顾虑到民生、口碑,实际上调价是相对滞后的”。

[责任编辑:benlai]


相关文章
  • ·水价求解:如何解决自来水行业的整体亏损?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