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晓东 北京报道
国家统计局将于16日公布二季度及6月份主要经济数据。从已公布的金融、财政及发电量等数据以及业内人士预测情况来看,二季度经济数据将是春意渐显的一个季度。
专家认为,二季度GDP同比增速有望接近8%,而以投资为代表的内需回升,成为经济反弹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在就业、企业利润等经济滞后指标尚未根本好转的情况下,全球流动性的反弹压力以及国内房地产价格过快回升,则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中增添了几分复杂。
成效从“初显”到“明显”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近期在一个论坛上表示,去年以来我国出台的扩内需各项政策措施,如果在一季度可以用“成效初显”来形容,二季度则是成效明显。我国已遏制住了去年以来经济持续下行的趋势,国内经济已经企稳回升。
针对即将出炉的二季度GDP数据,专家普遍预计同比增速将接近8%。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由于6月我国用电量和发电量双双反弹超过预期,因此预计6月工业增速有望回升至10%以上,推动二季度GDP同比增速达7.8%,环比折年率达15.4%。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诸建芳估计,二季度GDP增速将接近8%,反弹动力主要是由内需尤其是投资主导。
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1%,其中投资、消费和出口分别贡献2.0、4.3和-0.2个百分点。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二季度我国投资拉动率有望明显上升1.5个百分点,而消费和出口的拉动率可能变动不大,这样GDP增速将被拉升至7.6%左右。
6月份,财政收入出现近20%的正增长,发电量年内首度转正,PMI指数继续保持50%的临界点以上。从这些已经公布的指标来看,6月我国经济好转的迹象有所增加。但姚景源提醒,目前我国经济仍存在四大困难。首先是外需急剧下降,出口形势仍然严峻;其次是产能过剩压力明显;再次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财政收支压力加大,最后是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经济形势仍较复杂
除了GDP数据,国家统计局同日公布的投资、消费、工业生产和物价等数据,同样有望较一季度出现好转。
尽管二季度经济数据春意渐显,但专家指出,当前经济气候仍远未到明朗的时候。15日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上半年M2增速进一步升至28.46%,增幅比上年末大幅提高10.64个百分点。在经济总需求仍然偏冷的情况下,资产价格泡沫隐现,部分行业冷热不均,加剧了经济的点面背离局面。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潘向东认为,与不少经济指标明显回暖相比,当前就业增长仍然滞后,出口回升幅度也较缓慢。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当前不少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出现了过快上涨,这有可能对未来“保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诸建芳表示,从经济增长的“隐忧”来看,房价过快反弹将对该行业带来政策压力,并影响到房地产行业的真正复苏。此外还应注意到当前信贷增速有些偏快。
由于国内外流动性的充沛,以及猪肉等食品价格已经出现回升。专家认为,全年物价将呈现前低后高的趋势,而短期内物价紧缩压力仍然存在。诸建芳表示,6月份CPI同比下降1.3%左右,而PPI同比下降7.9%左右。预计到四季度,物价将走出同比负增长的局面。兴业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6月份CPI和PPI分别同比下降1.3%和7.5%左右。
[责任编辑:apple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