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树兵很忙,找他做担保的中小企业太多了,他每天要为手机准备3块以上的电池。
“我像一条从小河游到大海的鱼,浑身有使不完的劲,空间太大了。”付树兵说,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
去年9月初,南京召开近10年来的首次金融工作会议,“金融强市”概念首次写入政府文件,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战略。
于是,在地方主政者的讲话和一系列的政府引导金融发展的政策中,像付树兵这样的投资者嗅到了其中的商机。他于2006年成立了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公司——南京鑫信投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到去年底,其担保总额达10亿元,占到了当年南京总盘子的1/8,以绝对优势成为行业中的龙头。
与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状态一样,南京中小企业仅占企业总量的1%,但却贡献了80%以上的税收和就业人口。
市场迫切的需求需要除银行体系之外的金融服务业的成长。
长期致力于金融研究的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后陆岷峰认为,付树兵的遭遇与“转型”亦折射出南京对金融需求的探索。
金融总量占江苏1/4的省会南京,在去年提出了打造“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城市”的目标。
贷款担保模式创新
“很多中小企业有项目和发展前景,就是因为无法贷款而错失了发展的良机,想来太可惜了。”付树兵说。
就在南京市经委4月举行的一次“银企对接”会上,一家生产风力发电设备、卫星遥感遥测接收设备的科技型企业,获得了在巴基斯坦投资50MW的风力发电设备,急需资金建设项目,但由于厂房属于租赁且公司负责人也无有效资产作抵押,因此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
付树兵则认为,该企业从事的行业是南京重点发展的产业,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前景很看好。为此,付用“股权质押”的方式为该企业担保,顺利从一家银行获得了360万元的贷款。
“到今年底,他们在巴基斯坦的项目就可投产,用不了多久就会收回投资成本。”付对本报表示。
这仅仅是付树兵诸多担保业务中的一例。
目前,付树兵正忙于考察南京诸多的“乡镇工业园”。由于乡镇财政的紧张和政策的限制,这些级别的工业园发展落后,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吸引企业的入驻。为改造园区环境,南京下关区一乡镇园区贷到1000万的款,付做的担保。
园区获得贷款的抵押物是:镇政府的信用、园区的股权和收费权以及园区内数家经营良好企业之间的联保。“我是将这个工业园等同于一个小企业来看待的。”付说。
他最看重的是园区内发展前景好的企业,通过园区改造,企业有了用地扩大产能,很快就能在市场上获取更多的赢利。
上述园区的一位人士对本报表示,园区经过改造之后环境大为改善,在相对更加优惠的政策下,仅一个月就吸引了5家企业的入驻,“企业一进来,就代表了税收,还贷也就快了。”这位人士表示,由于园区被南京纳入了科技创新园区中来,未来引进的企业以高科技为主,因此成为了全市产业升级的一个载体。
付树兵对本报记者表示,南京目前有34家乡镇工业园,普遍需要硬件改造。
在为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难问题上,付用的是发债券给合作社的方式:财政安排的1亿元贷款贴息,可平均分配到100家合作社头上,每家100万。担保公司用1亿元向银行做抵押,这一担保可以将贷款放大到4亿元,形成4亿元的债券给市委农工办,每家合作社要多少钱可以向农工办申请然后到银行兑换成现金。目前,南京已有70多家农民合作社拥有自己的龙头型生产企业和品牌。
产业升级中的担保推手
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融资所需要的资金规模、资金限期、融资方式等不同,因此进一步推动金融在企业升级的支持过程中,需要建立和完善符合产业升级企业规律和特点的多元化金融支撑体系。
陆岷峰向本报记者表示,资金对经济发展的一个作用在于是产业升级的动力源,通过存量增量的资金结构调整,从而实现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发展。
在南京市的产业升级中,新兴产业成为其突破口,被定义为“优先发展”。新兴产业中有大量的高科技中小企业,这需要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而实现的过程就需要进一步推动金融的支撑作用,解决企业的资金来源问题。
“深圳模式的科技创新和金融的有效结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杨中南向本报表示。
付树兵为这些科技型企业担保过程中不断创新,先后开发了商标权、股权、专利权、应收账款和动产质押,以及信用担保甚至个人社会关系等抵押方式,扩展了融资渠道。
付说,“这些抵押可以盘活企业的‘静态’资产,实现经济存量向经济能量和增量的转变。”
这促进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带动了城市的产业升级。担保为解决企业融资难恰巧提供了个性化和专业化的金融服务。
事实上,诸多经济活动的创新首先从金融创新开始的,正是因为有了金融工具等创新才有了经济活动的创新。
为企业提供担保,付树兵的利润主要是担保贷款额的1.47%收取担保费。但从政策的角度,这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政府的补助和奖励。
根据南京现行政策,不到2%的差额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到2%;担保机构注册资金达到3000万元以上、年累计担保额达到增资后注册资金3倍的,对社会资本的净增额的2.5%给予奖励,以及税费的减免等。
3年来,付树兵的担保公司增资扩股到16866万元。仅2008年,依靠政策的争持,付获得的来自政府的资金就超过1000万元。
目标:金融“强”市
南京从2000年开始打造金融安全区建设,着重优化金融服务发展环境。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金融的作用逐渐被重视。
在“金融办”尚未正式成立之前,南京主抓金融工作的是市发展改革委。发改委为此制定了推动南京成为华东地区重要区域金融中心的时间表。
其战略目标主要为:到2012年,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要达450亿元以上,在三产中的增加值所占比例达到16%以上,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达7%以上;银行业存贷款余额到2010年末分别达到10000亿和9000亿元;本地上市公司达80家以上;保险深度和密度分别达到4%和2500元/人等。
其中,南京将以国有资金为主体,整合各类金融资源,组建市级金融控股公司,利用此平台加快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发展的步伐。
作为省会城市,金融业已经成为南京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其金融总量占到江苏全省1/4,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四,仅次于广州、深圳、杭州。
“总量大并不意味着强,金融强市更是一种手段。”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杨中南对本报表示。
在金融强市的战略中,南京的总体思路已非常明确:提升银行业服务水平;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推进融资市场化过程;发展和完善保险市场,积极探索保险创新;构建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整合金融资源加快地方金融机构发展;提升现有金融集聚和辐射能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等。
市发改委目前正在加快研究全市金融业发展规划,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从去年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之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南京创业投资领域就已顺利完成了既定目标:已有30多风投企业注册备案,总规模超过30亿元。
金融强市需要有自己的物理载体,南京将河西CBD地区作为金融集聚区来建设,并出台了专项政策扶持办法,每年安排的政府发展专项资金达5000万元。
“主要是用于对进驻金融机构硬件投入补贴、注册资本金奖励及其高管人才住房、个税等的补贴。”杨中南说。
陆岷峰认为,南京金融建设历经多年,到当下已经开始逐步释放出其效应,大金融的概念正逐步深入到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如金融促进、决定了经济增长速度,优化经济发展结构以及落实宏观政策等等。”
从原有银行体系向证券市场、保险市场、国外的金融市场等扩展,金融业成为了未来引领城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投身于此,付树兵这样的投资者找到了一条生财之道。
[责任编辑:benl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