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一季度,我国外债余额延续了2008年四季度的下降趋势,短期外债和中长期外债余额均不同程度减少。
国家外汇管理局昨日公布一季度我国外债数据显示,至3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3367.21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比上年末减少379.4亿美元,下降10.13%。
从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看,外债余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短期外债余额大幅减少。一季度末,一年期及以下的短期外债余额(剩余期限)为1734.7亿美元,比上年末减少373.2亿美元,下降17.7%,占外债余额的比重为51.52%,占比较2008年末下降4.8个百分点。
从债务主体机构来看,在2526.21亿美元的登记外债余额中,外商投资企业债务余额为960.84亿美元,占38.04%,占比最高。中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786.99亿美元,占31.15%,居第二。国务院部委、境内外资金融机构、中资企业和其他机构分别占13.15%、15.78%、1.75%和0.13%。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剑平对记者表示,减少外债是合理使用外汇储备的一个好方法,还掉外债余额也是外汇储备分散化的一个出口。同时,早点还清欠债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利息支出。
而中国加快偿还外债的步伐在下面数据中也清晰可见。今年第一季度,我国新借入中长期外债38.0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9.44亿美元,下降50.9%;偿还中长期外债本金66.5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0.57亿美元,增长44.77%;支付中长期外债利息8.0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01亿美元,下降27.22%。
“目前,我国已经开始转向更多元化、更分散的投资,比如购买IMF债券,货币基金组织发债是平均值,因此贬值的风险也较小。”丁剑平还指出,将大量外汇储备用来拉动内需也是明智的做法。早点使用,代表早点收益,可以创造更大的收益,提高中国竞争力。
(《 国际金融报 》 本报记者等)
[责任编辑:apple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