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财经要闻
 
 
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国家协调机制确立
发布时间:2009-4-30 16:16:31
 
文章内容

上海“两个中心”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昨日公布的国务院文件,首次明确将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协调建设事宜。

昨天,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下称《意见》)。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具体提出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意见》明确指出:建立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协调机制,加强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指导、协调和服务。这也是首次在国家层面就建设“两个中心”的协调推进机制作出明确部署。

可能采取联席会议机制

“下一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由国家发改委来牵头,各部门参加,包括上海市,来建立一个部级联席会议机制,来协调和推动写在文件里的一些政策怎么样贯彻、实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昨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结束后接受媒体采访时称。

刘铁男进一步指出,此前,在《意见》形成过程中,国家发改委已经会同财政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商务部、人民银行等12个部门对相关政策措施进行深入研究。

“有的部门不止一次到上海进行实地调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刘铁男说,“与其说是支持,不如说是在参与。”

此外,上海也在建立、健全地方层面的协调机制上有所考虑和部署。上海市常务副市长杨雄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上海市会尽快建立协调推进“两个中心”建设的机制,成立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一个工作领导小组。

杨雄介绍,这个领导小组将由上海市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的副市长担任副组长,上海市有关部门和中央驻沪的一些政府机构,以及相关的单位参与。而小组的工作职能则是“统筹研究解决一些重要问题,部署推进具体的工作”。

长三角港口群整合契机

统筹协调机制亦涉及与上海周边省份及香港的关系。

然而,此前上海航运界有关人士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坦言,上海要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不能绕过的一道难题将是如何整合周边港口资源,从而进一步完善航运服务布局。

首次在国家层面建立“两个中心”建设的协调推进机制,也为这一难题提供了行政层面的解决之道。针对CBN记者关于“长三角港口群整合是否也会由国家层面的协调机制来推动”这一提问,刘铁男明确表示,“应该说都是内容之一”。

事实上,《意见》也明确提出了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任务之一:在继续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上,整合长三角港口资源,形成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竞争有序的港口格局,增强港口综合竞争能力。

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管理委员会有关人士则对CBN记者坦言,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既为周边港口带来机遇,也带来了新的竞争压力。“毕竟更多的优惠政策会落实在航运综合试验区,会对周边港口,尤其是保税港区造成一定冲击。”上述人士称。

而长三角地区港口群的分工、协调问题也一直是敏感话题。此次,《意见》明确提出,至2020年,要“基本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江浙为两翼,以长江流域为腹地,与国内其他港口合理分工、紧密协作的国际航运枢纽港”。

对此,上述人士认为,国家层面的协调机制将在一定程度上为长三角港口资源整合提供错位发展的空间,乃至规划蓝图。“但是,更多时候还是需要依靠市场自身力量调节,今后长三角港口群的定位可能是在继续竞争中不断规范,并且寻找到各自的发展方向。”上述人士称。

浦东南汇合并方案已上报

对于“两个中心”涉及的上海与香港关系问题,刘铁男在发布会上称,在短期内香港的中心地位是不会改变的,上海将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加紧与香港的优势互补和战略合作,形成分工合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至于上海市将南汇区并入浦东新区的传言,上海市副市长杨雄表示,确实已经向国务院上报了该方案,目前正在审批过程中,但“重新划成浦东新区和临港新区”的说法“绝对是不确切的”。

[责任编辑:JBYAO]


相关文章
  • ·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国家协调机制确立
  • ·上海“两个中心”建设提速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