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A股上市保险公司近日先后公布2009年一季度数据,保费增速迥异。平安人寿以43.4%的增速居第一,中国人寿同比增1.76%,太保寿险则同比减少12.7%。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各家公司业务结构调整的深入,寿险业保费增速放缓的趋势仍将继续。
结构调整处于不同阶段
平安人寿一季度保费增速较快,市场人士认为这主要因为其去年继续拓展银保渠道。
去年下半年,保监会根据投资型业务和银保业务量猛增的形势,果断采取“刹车”政策,提出结构调整方向,各家公司开始纷纷控制投资型业务和银保业务。平安则借此机会发力,银保业务上,截至去年底,银保网点由2.63万个增加至3.99万个,同比增长52%,网点占比也由34.1%提高至52.57%。在投资型业务上,尽管平安人寿3月继续下调其万能险结算利率,但仍明显高于其主要竞争对手。
平安主攻银保渠道有其历史原因。据了解,在2004年至2007年间,在“适度发展”银保业务的方针下,平安人寿由于注重发展利润率更高的个险产品,一直控制银保收入的增长规模,在全国银保市场的占有率不足10%。因此,平安有关人士曾表示,对于平安人寿而言,目前是银保发展不充分的问题,而不是过度增长的问题。
平安人寿董事长李源祥表示,目前平安人寿的渠道结构和产品结构在业内还比较理想。今年他们仍会继续大力发展银保渠道,但占比会维持在20%以内。此外,平安还将在全国9个城市试点银保销售新模式“IC模式”,即平安寿险的销售人员驻点在银行销售长期期缴型保险。
对于中国人寿首季保费增速放缓,中金公司分析师周光指出,这反映出公司业务结构调整的深化,主要表现为对银保渠道增长的有意控制和对个险期缴业务的大力推动。从今年一季度情况看,转型效果非常明显,5年以上、10年以上期缴业务增长强劲,而市场份额有所牺牲。多位市场人士表示,考虑到该公司业务结构调整继续深入,二季度保费增速有可能出现放缓甚至负增长的局面。
中国太保的情形与中国人寿相似,继续着转型之痛。自去年二季度以来太保就果断缩减万能险销售力度,转向分红险和传统险等长期期缴产品,万能险占比由2007年的37.8%降至2008年的22.1%。同时,为提高银保业务发展质量,太保于去年开始向期缴产品转型,在去年银保保费收入中,新保期缴的分红险保费收入14.77亿元,同比增长1045%,取得明显突破。
保费高增长是双刃剑
对于平安一季度保费高速增长,分析师褒贬不一。平安证券分析师邵子钦在报告中表示,由于受1999年6月前高利率保单的影响,平安平均负债成本3.5%,高于国寿的2.35%和太保的3.3%,高利率保单在其准备金中占比32.8%。平安只有通过低成本的新业务扩张,才能摊薄高利率保单在准备金中的占比,降低负债成本。大规模发展低保证成本业务是平安唯一战略选择。尤其在低利率阶段,应尽可能扩大业务规模,以备利率上扬之需。
但中投证券分析师许守德表示,由于寿险公司的资产结构以债券和存款为主,其中债券以长期固定利率为主。因此保险公司是否要扩张业务,与中长期债券收益率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中长期债券收益率偏低,则保险公司应通过业务结构调整,加大传统业务和期缴业务的考核力度,控制当年保费规模。而目前,中长期债券收益率正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因此寿险业务结构“早调整、早获益”。
光大证券保险业分析师肖超虎亦认为,做大保费规模往往是以高成本为代价,必须承受短期的利差损。如果要降低资金成本,必然会使得投保人受损。寿险市场远未饱和,保险公司仍需要控制其销售成本和资金成本,以取得合适的利差收益、费差收益。
[责任编辑:azurez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