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黑马推荐个股点评
阅读排行
  • 该分类还没有添加任何内容!
 
 
金风科技幻象:第一妖股金风科技妖性渐失
发布时间:2010-1-4 19:50:12
 
文章内容

发起股东急寻脱身

金风科技的2008年仍算成绩斐然,但是这未能阻挡其股价的继续回归。

在2008年,其备受市场关注的1.5MW系列化机组产业化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年内实现了批量化生产,因此,金风科技的主力产品由单一的750kW机组过渡到750kW、1.5MW 机组并重,全年生产750kW机组 1471台、1.5MW机组370台,与之相配套的零部件供应链体系、技术支持体系、质保体系、售后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而且在2008年,金风科技实现了国际销售零的突破,与古巴 ENERGOIMPORT公司签订了6台750kW机组的供货协议并已在12月发运,实现收入3322.37万元。

金风科技的扩张步伐也没有停止,2008年,金风科技北京亦庄基地建成投产,逐步发挥其百万千瓦机组生产及研发基地的重要战略地位;而新疆二期项目已经完工,并在2008年初投入使用;内蒙古包头基地已完成建设,并在2008年下半年投入使用。

伴随着金风科技快速扩张的,却是它的股价步步回落,2008年10月28日,金风科技的股价一度跌至14.98元,复权价仅不足30元,这虽然有着大盘回落的客观因素,但是让金风科技光环尽失的还有机构对于金风科技未来预期的向下调整。

从2008年的业绩看,金风科技多年翻番的业绩增长神话已经难以延续。

金风科技2008年年报显示,2008年完成营业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108%,从该项数据看,金风科技实现了连续第九年的业绩翻番,但是其2008年实现的净利润为10亿元,同比增幅已经降低到了63%;每股收益0.91元,同比仅增长30%。

在10月27日公布的金风科技的三季报中,金风科技对2009年度经营业绩的预计是,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比上年增长30%-50%。如果这成为现实,则金风科技2009年的业绩增速将会在2008年的基础上继续放缓。

中金公司的研究员陈华认为,公司预计全年利润增速对应的每股收益为0.85—0.98元,低于市场1.02元的一致预期。

增速放缓的同时,发起人股东的“背叛”更加加剧了金风科技的股价压力。

从2009年上半年,坊间就开始传言有金风科技限售股开始曲线转让。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在其接触到的该标的股票简介中,标的名称需要在签订保密协议后才会告知,而至于卖家是谁,则需要谈判进入到实质阶段才会告知。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该笔股权的交易地点要求是在香港,交易对手是外资,交易货币要求是美元,而交易标的股票数量高达数千万股,实际上为了规避禁售期的限制,该部分股权并不是直接过户,而是签订协议后解禁后过户。

有媒体将该部分股权的来源指向了金风科技的第三大股东中国—比利时直接股权投资基金。

相关资料显示,中比基金规模1 亿欧元,2004年11月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立,注册地在中国北京,中比基金对单一企业投资一般在2000万元~1.8亿元之间,投资期限通常在3~7年之间。

中比资金急于脱手的动机不难理解,资料显示,2005年9月16日,中比基金以每股5元的价格认购800万股金风科技法人股,投资金额为4000万人民币。至今,这800万股已经变成了10080万股,按照12月30日的市值计算,市值高达28.6亿元。该笔投资的收益高达70倍。

但是让市场忧虑的是,在金风科技的股东中,像中比资金这类以财务投资为主的股东并不少,上市前,金风科技已经有60家股东,包括4家国有法人股股东、25家社会法人股股东、1家外资股股东和30位自然人股东。而25家社会法人股股东绝大多数为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和项目投资基金,在实现了巨大的利润后,这些股东解禁后撤离的可能性非常大,“小非”成为悬在金风科技股价上的一颗定时炸弹。今年6月1日到5日,金风科技董事长、总裁等7名高管就密集减持所持公司股份,合计卖出1813.91万股,以成交均价计算,总计套现金额达6.06亿元。

产能过剩的“朝阳”产业

“大小非”的抓紧撤离,放在行业整体增速趋缓和竞争转趋激烈的大环境下,更加耐人寻味。

在金风科技股价节节下挫的背后,是整个行业的改变。在金风科技上市的2007年,风电行业是一个初升的朝阳行业,但是到了两年后的2009年,风电行业已经成为需要调控产能的对象。

2009年9月26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该通知中具体提及了风电设备与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和多晶硅六大行业的产能过剩状况。

该通知分析,“2008年底已安装风电机组11638台,总装机容量1217万千瓦。近年来风电产业快速发展,出现了风电设备投资一哄而上、重复引进和重复建设现象。目前,我国风电机组整机制造企业超过80家,还有许多企业准备进入风电装备制造业,2010年我国风电装备产能将超过2000万千瓦,而每年风电装机规模为1000万千瓦左右,若不及时调控和引导,产能过剩将不可避免。”

严厉的后续措施正在陆续出台,2009年12月23日,央行网站上公布了一行三会《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严格发债、资本市场融资审核程序,对不符合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国家已经明确为产能过剩的行业以及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企业或项目,禁止通过新发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可转换债、股票或增资扩股等方式融资。”

作为行业龙头的金风科技,虽然手上仍有众多的订单,但是也要直面政策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冲击。

对于已经上市的金风科技而言,一行三会的指导意见还不至于对其形成冲击,真正的影象则在于竞争的加剧。

2009年12月31日,金风科技再发“利好”,当天其发布两个公告称,2009年12月29日,跟中国水电顾问集团风电瓜州公司和中国水电建设集团新能源开发公司签订两个供货合同。两个供货合同早在2008年7月15日和16日就已经中标,中标金额分别为6.33亿元和7亿元。

但是最终签订的金额却比中标金额缩水不少,公告称最终签订的中标金额分别调整为5.41亿元和5.91亿元,共计11.32亿元。

供货金额的打折,正折射出整个风电设备制造行业的竞争之剧烈。而在金风科技身上,合同执行时调低价格的情况并非在12月31日的公告才出现。

据业内人士估计,截至2009年9月30日,金风科技手上握有已经中标但未签订正式合同的项目总量为1157台,合计1735.5MW,这些订单都有价格调整的可能。

而在10月30日举行的金风科技投资者交流会上透露的信息也显示,从招标价格上看,价格战已经开始上演,未来风电整机毛利率有可能被压缩。

“2009年5月金风的中标价格已经由2008年的6400元/kw降低到5400 元/kw左右,下跌15%以上;东方电气中标价格也下降15%左右,湘电则下跌将近19%。可以看出,二三线厂商通过价格策略来拓展市场空间。从金风科技定子和叶片的两次调价公告看,2007年12月签订的定子合同累计下调17.50%,2008年8月定子合同累计下调8.54%,2008年4月叶片合同累计下调8.73%。整机价格下降速度超过零部件,风电整机行业毛利率被压缩的可能性大。”某参加了上述会议的券商研究员认为。

海通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2010年,国内风机制造厂商有效产能将达到近1300万千瓦,位于前三甲的金风、东汽和华锐即达1000万千瓦左右,加上国外厂商在中国境内的有效产能550万千瓦,合计有效产能将达1800万千瓦以上,超过预测1250万千瓦装机需求近50%,国内风电整机的产能将进入供过于求阶段。”

[责任编辑:jbyao]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 ·[图文]金风科技幻象:第一妖股金风科技妖性渐失
  • ·[图文]金风科技(002202)风电龙头 反弹趋势确立
  • ·[图文]金风科技(002202)收益大增的滞涨低碳概念股
  • ·[图文]金风科技(002202)风电龙头 有望形成突破
  • ·[图文]金风科技(002202)风电龙头 业绩超预期增长
  • ·[图文]金风科技(002202)强势涨停 新能源全线飙升
  • ·金风科技:翻倍增速困难 高管几年内不减持
  • ·[图文]金风科技(002202)中报业绩有望超预期
  • ·[图文]金风科技(002202)未来两年进入产能释放期
  • ·金风科技(002202)完成产业布局具备持续增长能力
  • ·[图文]金风科技(002202):小非解禁后走出 八连阳
  • ·金风科技:公司核心竞争力增强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