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归热闹,就是挣不到钱,这就是现在的市场。指数上不去,却也下不来;个股此起彼伏看起来机会很多,但又成不了趋势性机会。2600点上方,大盘已盘整将近一个月,牛皮市能否持续,未来的机会在哪里?本期华山论剑请到2009年金牛阳光私募基金经理上海鼎锋投资总经理张高,深圳龙腾资产首席合伙人吴险峰和北京京富融源总经理李彦炜,三位投资人士解读未来的投资秘诀。
创业板解禁压力
中国证券报记者:之前很多人还挺乐观,说指数有可能冲击3000点,现在大概没几个人这么说了。你们怎么看现在的市场?
吴险峰:市场是在一个空间不大的范围里上下波动,短期内,向下的概率比较大。我的担心来自三方面:首先,调控并没有结束,政策方面的紧缩不会放松;其次,海外市场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很高,对于中国企业的影响很大,比如电子行业是不是要重新进入“再库存”状态,出口行业是不是又面临大规模的压力等等;10月将迎来创业板限售股首批解禁,市场肯定会提前反应,这些板块估值已高,调整的压力非常大。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整压力大,有没有什么指标可以观测?
吴险峰:接下来成交量会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弹,现在投资情绪并没有完全消退。但如果长时间向上无法形成突破,就会出现成交量逐步萎缩,从而出现下跌。不过下跌之后,倒有可能出现机会。
张高:首先要明确在下半年经济趋势向下的背景下,股市不可能出现大规模反转;其次,现在的估值水平已处历史高位,再往上走,缺乏基本面支撑。
反转一般需要微观的技术配合,有两到三个大的产业群的经济发展作为支撑,但是现在经济是在往下走。同时,如果从市盈率中值而言,目前的市场估值大约在44倍左右,逼近历史高位的45倍,这是一个“估值天花板”,又不如2007年经济那么好,股市凭什么还能继续上行突破?
中国证券报记者:刚刚吴总说了,除了估值,创业板遇到的严重问题是限售股解禁,张总你怎么看?
张高:对于创业板解禁的压力问题,我认为,更多的是一种板块间的分化。限售股解禁大部分是通过大宗交易完成,价格也是内部协商好的,接盘的人也不一定马上在二级市场抛售,对市场的冲击可能不如想像中的大。同时,市场对此也早有预期。所以,解禁之后,基本面是不是坚实,成长性能不能得到保证,这是决定创业板公司走向的关键。好公司跌下来后,肯定有人等着买,股价还是有支撑。
指数下不来
中国证券报记者:上面说的理由总结来看是指数上不去,但这段时间主持人发现,指数似乎也下不来。市场向下的支撑在哪里?
吴险峰:有利因素也不是没有,但可能都是一些中长期因素。比如,对房地产的持续调控政策会对其中的资金形成挤出效应。房地产投资收益下降的话,资金必然会从这里流出来,大部分流向股市。
另一方面,经济过快下跌对股市不是坏事。现在经济增速放缓已经在预料之中,但是如果下降速度太快,影响就业或者其他社会问题,那么一些刺激政策就很可能出台,反而对股市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
李彦炜:我倒没那么悲观,现在只是一个正常的整理过程,上证综指在2550点上下震荡,可能最近高层调控的态度比较严厉,所以导致市场调整压力比较大。但总体而言,向下其实很难。
从股市的动力来说,资金是最关键的,有钱就会向上走。最近,基金发行节奏很快,这是资金放大的信号。事实上,从汇改开始,市场就已经步入一个向上的牛市行情中。汇改之后,人民币不再盯住美元,长期而言可以吸引外部资金。另外,政策方面的引导也不容忽视。抛开货币政策,到12月肯定会出台大规模财政支出措施,促进资金流动。随着海外经济货币政策的逐渐放松,接下来货币政策肯定也会有一些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