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电影《风声》,看得是心惊胆颤。整个电影中,香烟、彩票、电话、旗袍、信笺,这些都是传递信息和情报的工具。可是,信号虽多,却真真假假,让人难辩雌雄。
其实,上市公司通过公告、网站对外披露出来真真假假的消息,又何尝不是鱼龙混杂、难辩真伪呢?很多人买股票之前,打开F10,看看业绩不错,市盈率也不高,再看看机构持仓,再加上一些消息面的利好,就觉得股票不错,可以买了。可事实上,仔细想一想,这些公开的信息,你的交易对手知道吗?你买进股票的同时,那些卖股票给你的“老鬼”或者“老枪”知道吗?很显然——他们也完全知道。
业绩好、市盈率低、有题材、可能有重组……这些在网络时代,都不是秘密,也不需要什么手段才可以获得,投资中这些司空见惯的东西,不是我们真正可以战胜交易对手的武器。真正的武器藏在香烟、彩票、电话、旗袍、信笺这些可能被忽视的细节上。
我可以直接接触到一些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聊天时就会问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在谈论某个领导可能涉及作风问题时,随口问一句:包二奶一个月一万够吗?可能那个领导会随口告诉你,最少也要两三万吧;谈到在深圳买化妆品贵的时候,会随口问某个老总,经常去香港采购吧,澳门还好玩吧,老总回答中可能无意透露出自己经常去澳门,还有某个赌场的金卡等等。
当然,散户朋友们可能说,我们又没有机会去接触上市公司的高管,也不可能每家公司都实地考察,怎么办?最经典的案例就是巴菲特投资美国运通的例子。1963年底,美国运通的一个子公司,为一批以伪造文件送进纽泽西州储油槽的色拉油开具仓单,后来发现,这些储油槽内装的几乎是水,美国运通因此要赔好几百万美元。巴菲特当时是怎样做的?他就站在奥马哈的餐厅或其它商店的收款机后面偷窥,看看一般人还用不用美国运通卡及其旅行支票。后来巴菲特发现,大家使用美国运通卡的习惯根本没有改变,于是大举买入美国运通的股票,并成为他投资生涯中经典案例。
可能也会有人会说,我也看了,比如,我看到中国石油加油站每天排的满满的,中石油又是亚洲最赚钱的企业,可是我买中石油的股票套到现在。其实这种细节的观察,多数应用于市场情绪极端的时候。比如,去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以后,我就每天去超市看,看这些出问题的奶何时上架,同时,电话询问全国各大城市的朋友其他城市的情况;另外,还要看他们对媒体的表达。我得出的结论就是,伊利在市场促销和危机公关方面都做得很不错,企业本身没有问题,可以放心地投资。现在看一看,从最低谷的不足7元到现在的21元,收益也相当可观了。
[责任编辑:mael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