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下跌加速成品油接轨应该说,资源税收征收政策的完善与公共交通补贴政策的完善是我国成品油价格国际接轨的核心前提。自2006年3月开始,我国正式对石油企业进行从价累进的特别收益金加征政策,这一事件标志我国对石油资源税收征收政策已完全步入市场化轨道——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2006年12月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就公共交通的补贴政策从中央补贴、地方补贴与专项补贴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该政策的出台可理解为我国公共交通补贴政策完善的重要标志性事件。从这个意义上,我国成品油价格的市场化改革条件正趋成熟。与此同时,全球原油价跌也正为成品油价格的国际接轨创造了外部条件。
中国石化(600028)受益可能的成品油市场化改革未来2—3年,公司的川气东送工程、青岛炼油项目、天津乙烯项目、镇海乙烯项目、武汉乙烯项目、福建炼化一体化及成品油营销项目有望陆续建成投产,这些都将成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点。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中国石化(600028)的勘探与开采业务毛利率高达47%,而营销与分销业务、化工业务毛利率也分别达到9.1%与10.8%,但公司2007年炼油业务毛利率仅0.2%。
而炼油业务在公司经营收入中的比重于2007年超过30%。显然,炼油业务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盈利状况。事实上,我国原油与成品油价格倒挂现象是公司炼油业务盈利低下的最主要原因。由此,成品油的市场化定价趋势必将有利于公司盈利的明显提升,给予公司股票“增持”评级。(具体内容请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