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期货行情期货市场
阅读排行
  • 该分类还没有添加任何内容!
 
 
前景看淡两大因素制约铜价
发布时间:2008-9-1 20:03:38
 
文章内容

    证券时报记者游石

    本报讯由供应主导的反弹行情未能持续,受消费不畅和美元上涨影响,上周国际铜价再度掉头向下。分析人士表示,虽然精铜供应紧张状况依然存在,但若第四季度全球宏观面不能改善,市场将维持当前这种弱势震荡格局。

    8月中旬,国际铜价在上游企业减产消息的支撑下,一度从7100美元反弹至接近7900美元。然而,随着金属市场注意力转移,铜价上涨遇阻。截至上周五,LME综合铜已跌回7500美元一线,而国内沪铜则回落到60000元下方。

    美元的大幅反弹,是抑制铜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受OECD国家经济前景不佳、美国国际收支平衡头寸显著改善、高息货币降息预期升温以及原油价格回落等因素影响,自7月中旬以来,美元对主要货币汇率出现强劲反弹。截至8月底最后一个交易日,美元指数收报于77.32,较7月末上涨5.59%,创下单月最大涨幅纪录。并且,美元指数也已连续5周上涨。然而美元的强劲表现,却使商品市场普遍承压。8月份,反映全球大宗商品整体走向的CRB指数下跌5.9%,其中,WTI原油跌7.27%、CBOT大豆跌5.08%,铜更是下跌了7%。

    另一方面,消费淡季过后,市场需求未有效启动,也使价格缺乏上涨动力。截至8月29日,LME铜库存已经增至17.34万吨,比7月末增加了3.10万吨;上海期货交易所铜库存由7月末的4.11万吨降至1.76万吨,减少了2.35万吨。总体来说,国内库存降幅小于LME库存的增幅,表明全球精铜消费放缓的状况。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前几年高速增长过后,作为全球最大的铜进口、消费国,中国的需求前景不容乐观。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国内7月份PMI降至48.4,显著低于6月份的52.0,且为2005年1月该指数编制以来首次降至50以下。受此影响,7月份中国进口精炼铜8.81万吨,同比减少9.2%;1-7月累计进口77.51万吨,同比下降21.77%。


相关文章
  • ·需求前景看淡瑞银大幅调低商品价格预期
  • ·前景看淡两大因素制约铜价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