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超
昨日大商所塑料期货(LLDPE)迎来上市一周年纪念日。一年来,塑料期货市场流动性和现货企业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价格发现和避险功能初步发挥,对产业的促进作用也初步显现。
资料显示,至7月31日止,塑料期货总计成交476.09万手,折合2380.45万吨,总成交额3510.29亿元,日均交易量1.93万手,折合9.64万吨。7月末持仓量达2.1万手,为上市以来月未持仓新高。2008年6月16日该品种创出14.17万手的最高量和111.08亿元的成交额。
参与结构不断改善
从客户参与结构看,上市以来个人客户与法人客户参与数之比为3:1,其中法人客户交易总量比重为23%,持仓占26%。从投资者参与区域来看,在LLDPE生产、消费集中的华南、华北和华东区域,塑料期货交易量所占比重较高,如江浙沪三省占了35%、北京和山东两省市的交易份额达28%、广东占15%,充分反映了不同地区现货企业格局。
新湖期货时岩介绍,2005年5月27日LME上市了LLDPE期货合约。截至2008年6月30日,总计成交30999手,折合76.20万吨,月均交易量为838手,折合2.07万吨,大大低于国内市场月均交易规模。从国内外比较看,大连塑料期货推出时间较晚,但发展态势好于国际市场,其在培育期即吸引了现货企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这与中国作为生产消费大国、现货贸易活跃分不开。
功能发挥不断显著
山东卓创资讯公司塑料网分析师鲁华认为,塑料期现价格方向一致,变化幅度也大体相当,体现出良好趋同性,同时期货价格涨跌领先于现货市场,体现出了其发现价格的功能。目前塑料价格趋势已受到现货贸易商和下游制品企业的广泛关注,部分企业开始将期货价格作为经营参考。
避险功能也得到了较好利用。据介绍,合约上市以来,己有近300家现货企业参与期货交易。特别是4月份以来,随着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和塑料现货价格调整,利用期货市场回避价格风险的现货企业越来越多,部分企业已经尝到了套保的甜头。如南方一家改性塑料行业企业,在2008年4月原油价格持续上涨中为回避LLDPE价格随后上涨造成成本增加风险,以13500元/吨的均价买入600吨塑料期货合约,5月份价格已涨至16000元/吨时交割。通过此次套保交易,公司降低了100多万元的经营成本。
大商所有关人士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市场宣传推广,以塑料期货品种为先导,深入开展“千厂万企”工程,建立辅导制度帮助企业合理有效地参与和利用期货市场;同时通过举办国际合成树脂大会等活动,推动期货和石化行业人士的交流互动,推动期现市场不断融通,提高企业市场参与和利用水平,在原油价格剧烈波动新形势下,以市场功能作用服务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和石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市场人士对LLDPE市场未来的发展也寄予厚望。中国石化行业一位高层人士表示,当前石化生产面临新的压力,在全球化和市场化程度加深趋势下,需要发展国内石化期货市常长远看,国内原油、石化产品最终走向市场化、实现与国际市场对接是必然趋势,在国际石化期货市场发展新形势下,要争取市场主动,宜及早发展国内石化期货市场,增强国内企业竞争力和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