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郝春明
周三,因库存数据显示美国汽油需求高于预期,并受炼厂问题以及伊朗、尼日利亚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的影响,纽商所(NYMEX)原油期货大幅上涨,9月合约大涨4.58美元,涨幅3.8%,以每桶126.77美元收盘。
近日以来,随着国际油价连续的大幅回落,有些过于看空或过于看多油价的观点不断见诸媒体,比如油价“将跌回到70、80美元”,或“将涨到180甚至200美元以上”。
笔者认为,以上价位不是绝对不可能,因为,原油期货市场的投机因素很重,在消息的刺激下有可能达到,但只要前述的基本面因素不发生重大变化,即便达到了也不具持续性,而是明显的反向操作投资机会。这是因为,基本面对油价过度的上涨下跌均不支持。
一方面,油价过度上行的压力重重。首先,受高油价影响,全球的原油需求都受到了抑制,尤其是在发达国家,油价需求受到的抑制更为明显。此外,全球经济增长的趋缓也进一步抑制了石油需求。
中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市场研究所所长单卫国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欧美需求已经全面负增长,需求对高油价的反应已经很明显。石油供应增量掌握在少数国家手里,比如沙特,应有200万桶左右潜在产能空间。OPEC也在观察,至于减产还是增产,到一定程度后应该有动作。
可见,若油价真到了180美元以上,在全球各国的重压之下,OPEC国家想不增产也难。从OPEC国家自身的利益来说,也不会不增产。若油价超过了180美元,从自身利益出发,产油国的油价也不会再比水便宜了,也会省着点用的。若油价真到了180美元以上,相信美国国会也会结束海域开采石油禁令的。
退一步说,即使油价超过了180美元,高油价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抑制程度可想而知,经济增长必将大幅减缓甚至负增长,石油需求则必然大大受到抑制。
因此,由此简单推理,该油价即便真的出现,也不会持久。当然,若真的发生战争,或因人为、自然等因素导致全球石油设施大范围受到破坏,则又另当别论。
此外,新能源、石油替代、循环经济等的快速发展对石油需求的抑制作用不容小觑,并且,世界各国几乎都在节能、节油上下功夫,相信我国今后也会尽快进一步理顺成品油等能源价格,不久的将来,这些措施的效用必然能得以显现。同时,从美元走势看,中长线走强可期,必然会对油价起到一定的压制作用。
另一方面,油价的下行空间也比较有限。单卫国说,尽管发达国家近几年来每年的原油需求总体是下降的,但季节因素也很明显。由于冬季取暖的因素,美国的一、四季度平均比三季度多需150万桶原油,而且取暖的需求弹性也比较校
从一些简单数据也能说明油价下跌空间有限。美国目前的石油需求量约为全球需求总量的四分之一,印度和中国的人口加起来约是美国人口的8倍,然而现今这两“金砖”国的石油需求量之和仅约为美国需求量的一半,而且印度的中产人口比例很大,随着印度和中国的快速发展,相信读者很容易理解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
此外,油价的回落也会反过来对经济增长和石油需求产生正向刺激作用。而且,我国经济依然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很快且空间仍很大。所以说,要想油价“再回到从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