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8日——股指期货获批:我们的时代到了
2010年1月8日的晚上,严冬的寒意依然浸染着上海,行人们照常穿着厚厚的棉衣行走在大街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周五,甚至很多期货公司的小年轻们也都早早下班回家。虽然在此前的一个星期,市场曾经传出股指期货获批的消息,但是几年来这样的传闻已经让人神经麻木。他们不知道,“传说中”的股指期货就在这时忽然降临。
当天傍晚,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国务院已原则同意开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和推出股指期货品种,并给出了3个月的准备时间。市场翘首以盼多年的股指期货,终于一锤定音,拿到了“准生证”。
梦想就这样照进了现实。我国金融期货的大门正式开启,我国期货市场仅有商品期货的时代也将成为过去。一个新的时代就在1月8日来到了。
对于很多期货界的老人来说,这都是一个不眠之夜。很多人的理想、事业、乃至所付出的情感,都在这一时刻得到了回报。“现在,我真是乐不思蜀,但又有点得陇望蜀,”作为期货行业的长辈级人物,湘财祈年期货首席经济学家兼副总裁刘仲元大笑着说。乐不思蜀,是因为自己坐了“十年冷板凳”,终于把股指期货等了出来;得陇望蜀,是因为“想着再把股指期权给等出来。”而北京工商大学教授胡俞越则忙着接电话,媒体的采访在这一刻蜂拥而至。“在经历了宏观经济波动、期货市场大发展和深入人心的投资者教育后,2010年是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一年。” 胡俞越说。
也就是在此刻,中金所开始了最后的冲刺。三年多来,按照“高标准、稳起步”的要求,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完成了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合约设计、规则制定以及股指期货挂牌交易的各项技术系统建设,并开展了大量的投资者教育工作。此时,让股指期货平稳上市、安全运行成为重中之重。
随后的进程开始变得紧锣密鼓。到2月底,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及相关实施细则全部正式发布,基本制度全部出齐。而股指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也在此期间出台,这也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项创新。2月8日,经过公开征求意见,《关于建立股指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规定(试行)》及其配套文件颁布实施。制度规定了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的硬性指标和综合性指标,开户资金门槛为50万人民币,投资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交易经验,需接受相关的股指期货知识培训并通过测试……这些要求如今已广泛地为市场所接受。
对于期货公司来说,从1月8日起,新的竞争和新的挑战也随之而临。一轮增资扩股的浪潮开始涌动,注册资本在5亿元以上的期货公司开始纷纷出现;此前对于中金所会员资格申请落伍的公司,也抓紧赶上最后的几趟列车;品牌营销和宣传活动更是层出不穷。随着机构参与股指期货方法浮出水面,券商、基金等大机构的视角也开始转向了股指期货。
2月22日,期货公司获准受理股指期货开户;3月26日,证监会正式批复中金所上市沪深300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中金所同时宣布4月16日股指期货正式挂牌交易。
2010年4月8日 ——股指期货启动: 新的旅程在此启航
今天,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股指期货启动仪式举行。金融期货新的一页就此翻开。首批四个沪深300股票指数期货合约将于4月16日上市交易。这意味着离股指期货掀开面纱仅剩下短短一个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