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全国部分地区遭遇大雪天气,一些地区的农产品批发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引发了社会上的一些通胀预期。对此,专家表示,当前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因素都是阶段性的,不会持续太久,当前不存在发生通胀的基础。
农产品批发商:
多年未见如此涨幅
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北京的几家大型农产品批发集散地了解到,11月以来各类农产品价格均出现大幅上涨。
商户普遍强调交通运输费上涨对价格的影响。有商户反映,近年来30吨-50吨一车的货物从东北由公路运输进京,每吨运费大概在150元-180元。目前有人出价已高达每吨220元都还需要再谈,最终很有可能会超过这个数。
一位经营杂粮批发的商户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以前涨价都是一次几分钱(一市斤),涨一毛就了不得了,今年动不动就是两、三毛地涨啊!我干了十五年都没见这么涨过。去年办货都是人家求我们,我打一个电话就能办来,货到付款。今年我打十几个电话才能办到一车货,而且必须全额付款。经常是钱都付清了又突然告诉我们提价,最高的提5%。”
一位粮油批发商指出,办货比去年难了,但进货价格并没提太多,供应也跟得上。
经营农产品批发的商户,虽然大都面临运输贵和进货难的问题,但目前看来,在上游供应和需求都稳定的前提下,价格上涨让批发商个个喜形于色,累并快乐着。
业内人士:
供应及成交十分稳定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虽然生猪出栏的旺季已过,但我国实施冻肉储备制度以来,生猪养殖户增加及生猪生产恢复,生猪和猪肉供求关系渐趋平衡,稳定了市场的猪肉价格,今年底猪肉价格将继续保持稳定。
该人士指出,11月以来,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低温天气和大雪,对果蔬的生产和运输产生了一定影响。首先,低温和大雪对果蔬生产造成一定打击;其次,运输环节上,大雪导致路况下降使得用车困难,连同燃油价格的上涨一起推高了运输费用;再次,在运输比以往困难的情况下,果蔬的储藏时间相对较短、储藏成本高的特点被放大,这些因素共同推高了果蔬价格。但这些果蔬在CPI中占比相对较小,对总体物价影响有限。
该人士透露,虽然北京等地管控较为严格,但一些地区存在运输业“趁火打劫”的乱收费现象,这在运费环节上对果蔬价格的影响很大,不过这已经引起了政府的关注,今后有望缓解。
据调查,近期北京市25种果蔬的日成交量稳定在1500万公斤以上,北京市发改委的一位人士表示,这个交易量属正常水平,大雪固然制造了一些麻烦,但成交量稳定,一些产品还出现了成交量同比上升,总体供应量也是充足的。果蔬的生产周期相对较短,替代性也比较强,新一轮上市前,价格上行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