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严查开户邮寄合同
“今天早上我们几个公司风险官都听说了这个消息,已经互相沟通过了。”广东一期货公司首席风险官向记者透露,某公司风险官忧心之前有邮寄合同的客户开户完毕后就不记得了,只能赶紧回头梳理然后补签。
2007年11月,中国证监会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期货公司开户环节实名制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表示,开户时,期货公司必须实时采集并保存投资者影像资料。
“规定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到不能邮寄合同,但是基于期间条款抠字眼的解读,大家都很清楚开户邮寄合同是不可以的。”上述首席风险官说。
深圳一期货公司营业部市场总监坦承,此前确实有过邮寄合同形式,影像资料让客户自己拍好了发过来,不过现在基本上杜绝了,担心分类扣分。
然而一位在广深两地都呆过数年的期货人士告诉记者,目前通过邮寄合同方式还是有一些的,大多都是“视频验证+邮寄合同”的方式。
视频验证也是为了适度降低自己的风险,毕竟经纪人和客户连面都没有见过,人家用别人的身份证和影像资料开户怎么办,没事儿倒好,赔大了客户不认账,对期货公司也是风险。而邮寄合同主要是有些小散户本来就不能赚太多钱,还亲自跑一趟费用上根本无法支撑,这也是有些营业部少的、胆子大的期货公司不得已而为之。
查处受罚后果严重
在公布的消息中,只是提到会对查出问题的相关期货公司进行处罚,但是并未明确具体处罚方式。尽管未能明确,可是在目前节点被罚将给公司带来的影响让期货公司高层们都有些不寒而栗。
“分类监管正在推进,发现问题就扣分,股指和创新业务不给资格,这家公司基本上就活不太长了。”深圳一期货公司营业部总经理剖析称。
而另外一广州期货公司中层揣度称,之前圈内有传闻监管部门认为目前的168家期货公司过多,希望能够减少到100家左右。基于上述判断,他认为违规公司肯定在分类上会被调低评级,新业务也很难获得,那么未来是被兼并或者其它就很难说了。
事实上,就目前监管机构的抽查已经让一些期货公司开始紧张起来。有期货公司业务人员私下告知称,公司在不久前已经内部下文明令禁止开户邮寄合同了。本报记者刘杨
业内声音
期货公司呼吁变通开户方式
在记者的采访之中,数位期货人士对监管层的做法基本都保持了理解。如果完全严格按照要求,大客户亲自过去开户肯定可以,但是对于偏远地区的小客户现场开户成本就太高了。对于大公司来说,还能够通过遍布全国的营业部弥补服务半径较小的缺陷,但是对于小公司来说,实施起来营销成本太高。
几位期货公司高层非常希望监管机构能够酌情考虑实际情况,提供一个稍微能够变通的方式。“行业太小了,监管机构很难考虑得过来。”广州一期货公司中层叹道。刘杨
[责任编辑:divo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