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期货行情期货市场
阅读排行
  • 该分类还没有添加任何内容!
 
 
大宗商品骑虎难下:沪铜再度逼近4万敏感地带
发布时间:2009-6-30 17:39:57
 
文章内容

    进入[大宗商品吧],看看大家都在谈论什么>>>

    世行报告调低经济复苏预期,难阻市场通胀担忧,工业品的走势明显好于农产品

    悲观的经济形势判断,与过剩的流动性导致的通胀预期,像两根绳索,牵住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一根向下,一根向上,大宗商品价格在他们的牵动下不断震荡。

    这一幕在刚刚过去一周内完整上演。

    6月22日晚,世界银行发表报告,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将负增长2.9%,相比今年3月提出1.7%的预期值,再次调低经济复苏预期。大宗商品市场因此全线回落。当天,原油价格大跌3.4%。国内商品市场主要工业品,如沪铜、橡胶(资讯,行情)、燃料油(资讯,行情)、PTA等工业品此前稳步上涨的趋势被打断,开始全线回落。尤其是沪铜,当天开盘即下跌3%。

    推荐阅读巴菲特午餐会拍卖168万美元赵丹阳向巴菲特赠茅台10大滞涨蓝筹龙抬头两市上市公司29日重大事项公告电力板块建仓机会来临关注8股实力机构周末强烈推荐16金股周末必读:沪深两市A股全景图叶荣添:下半年只买6类股低价股暗藏七大买点

    但相比于悲观预期带来的恐慌,市场里的资金对通胀的担忧力量显得更为强大。当天,跌幅不断收窄,在微调之后,周三开始,大宗商品价格开始重新进入上涨通道。截至理财周报记者发稿,原油价格也由此前的68美元/桶重新站上70美元/桶。从周二开始,沪铜期货四连阳,截至理财周报记者发稿,重新逼近40000元大关。天胶、燃油、豆粕(资讯,行情)、棕榈油(资讯,行情)期货各合约也强劲上涨。其中6月23日一天,橡胶的主力合约增仓超过2万手。

    “市场行为主体竞相抛出货币,大量采购商品和其他资产。由此,导致市场上出现了流动性过剩,资源紧张的局面。”大宗商品分析专家陈克新认为,这种人们由“持有现金”向“持有商品”角色的转换,是导致商品上涨的主要原因。

    经济企稳?

    3个月前,原油的价格还在不到40美元的区间徘徊,3个月之后,已经飙升至70美元。和它一样,沪铜的价格也由28000元/吨逐步涨至接近40000元/吨。

    “目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回升既有深跌反弹的原因,也有经济回暖预期的激励。”首创期货分析师刘旭表示。

    和他持同样观点的还有宏源证券高级分析师范为,“从货币供应量,劳动力市场和消费者信心指数等指标来看,美国经济逐步企稳。这在业内也几乎达成了共识。”

    但经济是否真的回暖,仍有众多不确定的声音。除世界银行的报告外,和世界银行同样持悲观态度的还有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

    他列出这样一组数据证实自己对经济的担忧:2009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总量萎缩了1.6%,欧元区则萎缩了2.5%,日本4%。相较于2008年第二季度的高点,全球经济总量收缩了5%,全球贸易总额则收缩了20%。“尽管收缩速度在减缓,但今年第二季度全球经济总量仍很可能继续下滑。”他认为。

    而单单从原油市场的供求中看,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因素并不具备。国际能源署最新报告显示,按5月份的产量预计,今年全球原油供需过剩40万桶/日。另一组数据表明,美国商业原油库存为3.577亿桶,处于15年来的高位。国际能源署还担忧,随着油价快速上涨,将继续吸引石油生产国增加产量。

    流动性推高商品价格

    在这样的分歧下,宏观经济学者们对于商品价格为何走高存有较大的争议。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证券市场主席李晶就发布报告认为,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将继续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推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开始上升。据此,摩根大通建议投资者配置资源板块。

    但李晶也承认,中国的进口背后的动力是战略储备和套利买进,并非民间需求。

    而著名学者易宪容则倾向于认为,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不是世界各国经济开始复苏,而是对这些大宗商品的需求突然增加,而这种需求更多的是基于金融因素的考虑。“最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更多的是其金融属性的作用,而不是实体经济需求增长的作用。”

    而理财周报记者采访的所有期货市场人士,都倾向于相信,大宗商品的价格受流动性资金影响极大。

    和工业品短暂回调后即上涨不同,进入6月份以来,农产品(000061,股吧)价格持续回调。以大豆(资讯,行情)主力合约1001为例,整个6月份,由最高价3874元跌至记者发稿时的3650元一线。除油脂类之外的其余农产品,如小麦(资讯,行情)、玉米(资讯,行情)等也表现疲软。

    “从品种来看,工业品的走势明显好于农产品。但工业品的供求关系没有乐观到这种程度,我认为,这是因为有色金属、能源等工业品的保值效果较农产品更为明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期货业内人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在此情况下,一些金融因素对大宗商品的走势影响力越来越大,比如美元。

    “美元币值的变化在下半年将成为大宗商品市场波动的焦点。”刘旭认为。

    而从上半年商品的走势来看,大宗商品全线随美元“起舞”的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前期商品节节上涨的同时,一直伴随着美元指数的不断下跌。而世界银行的报告发出之后,也是美元指数先涨,大宗商品随之出现暴跌。

    在此背景下,对于大宗商品后市的价格,期货市场却存在较大的分歧。比如,英国《金融时报》的专栏文章指出,目前大宗商品正处于长期牛市周期,价格回落应被视为是一次的健康回调。而中谷期货总经理费忠海就在周二的一个活动上表示,大宗商品目前这波上涨只是大跌之后的反弹,所有大宗商品价格现在可能已经处于反弹的末期。“从现在开始,我认为下半年所有的商品价格要进入一轮二次探底的过程。”

    “在美国经济复苏得到确认之前,大宗商品价格振荡反复的可能性较大。”刘旭表示。

    【作者:贾华斐来源:理财周报】(责任编辑:盈阳)


相关文章
  • ·美元走强打压大宗商品 表现颓废原油跌势
  • ·商品期货价值凸显 大宗商品“另类”牛市
  • ·供需因素导致大宗商品分化 糖价大幅飙升
  • ·大宗商品骑虎难下:沪铜再度逼近4万敏感地带
  • ·大宗商品仍处超级牛市周期
  • ·大宗商品跌声一片 巴克莱:投资尚未见顶
  • ·上周大宗商品内弱外强格局显著
  • ·美元汇率走强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回调
  • ·力拓“毁约”的另类解读:挂钩大宗商品的理财品或有...
  • ·大宗商品涨跌周期缩短货币泡沫推动价格螺旋上升
  • ·大宗商品涨势“遍地开花” 反弹能否延续
  • ·大宗商品进入“后上涨时代”各品种冷暖不一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