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东证期货增12.5倍,银河期货增4倍
证券时报记者孙闻
在公司管理学中,常用瞪羚企业来比喻那些像瞪羚一样成长快速、潜力巨大的企业。在证券时报组织的本届期货业评选中,评委会就发掘出了一批期货瞪羚企业。
国泰君安期货公司、银河期货、中证期货、光大期货、新湖期货和东证期货等6家期货公司在2008年表现出了惊人的业绩增速,在本次评选中被评为“最具成长性期货公司”。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末,国泰君安期货客户权益由2007年末的1.01亿元大幅上升至7.92亿元,增长6.96倍;收入由2007年末的2290万元上升至5604万元,增长1.45倍。
银河期货2008年经纪业务收入为5172万元,同比增幅达402.2%;光大期货2008年度经纪业务收入为3489万元,同比增幅为134.22%;新湖期货2008年经纪业务收入较2007年增长145.62%;上海东证期货2008年经纪业务收入较2007年增长12500%;中证期货经纪业务收入2008年较2007年增长176%。
IB业务初显威力
不难发现,几家快速成长的期货公司多有证券公司背景,其中,国泰君安期货、银河期货、东证期货、光大期货、中证期货依次背靠的国泰君安证券、中国银河证券、东方证券、光大证券和中信证券,都是知名证券公司。
强大的股东背景为这些期货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这在国泰君安期货和银河期货身上表现最为明显。自2008年1月国泰君安证券获得中间介绍业务资格以来,国泰君安期货IB业务服务不断深化。2008年,国泰君安期货IB营业部客户总权益由当年1月份的2000万元左右上升至年底的8300万元,占公司客户权益的10%。截至2008年,国泰君安期货IB端总开户数达7601,有效开户数3064,占公司总有效开户数的50.47%。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国泰君安证券拥有分布在全国各地的113家营业部和400万客户密不可分。
银河期货也得到了其股东类似的支持。银河证券下设167家证券营业部和47家服务部总计214个营业网点,营销网络分布在全国29个盛自治区、直辖市的62个中心城市,直接为近500万客户服务。自2007年12月银河证券在国内券商中第一家获得IB业务资格以来,银河期货IB业务迅速发展,IB营业部客户总权益由2008年年初的1300万元左右上升至年底的1.37亿元,占公司客户权益的17.5%;截至2008年,银河期货IB端总开户数近3000户,占公司开户数的33%。
中证期货IB业务也蓬勃发展。中证期货借助母公司的业务平台,针对证券客户自身的特点,专门为证券客户经理、证券客户及企业举办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培训会。经过一年的市场培训及开发,效果显着,目前,中证期货IB业务已经占到公司总业务20%的份额。
券商股东给予东证期货、光大期货的支持同样显而易见。如东证期货成立期货研究所,与母公司证券研究所全面合作,为实体经济服务,东证期货去年的个人客户数从14个增加到了623个,母公司给东证期货带来的业务增量可见一斑。
光大期货则开创性地建立了光大期货营业部与光大证券营业部的IB业务对接制度,有效推动各业务部门与证券IB端的对接工作,验收证券IB资格76家,对证券IB端员工和投资者开展业务知识与业务规则培训累计84次,接受培训者共计2万人次。一系列的经纪业务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8年光大期货的各项业务指标同比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交易额为4100亿元,同比增长128%;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203%。
战略得当助力腾飞
采取了符合行发展业趋势的竞争措施,是上述期货公司业绩快速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008年,新湖期货大举增资;同时将营业部由4家增加到9家,员工也增加了4倍多。公司规模的扩张带动业务快速增长,新湖期货保证金规模从2008年初的1.4亿元上升到了目前的逾12亿元,市场占有率也大幅提升。
国泰君安期货过去三年中加强了管理制度建设,理顺了管理关系;同时耗资3000万元升级了科技系统,针对金融股指期货等新兴产品做好了准备。这些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银河期货则着眼“三农”做文章。作为有国企背景的期货公司,银河期货抓住服务“三农”这一主题,服务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机构客户,努力建立一条连接期货与现货、金融机构与现货企业的有效通道。此外,银河期货与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信息、培训等多方面实现资源共享。
光大期货的发展战略也很有特色。该公司营业网点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城市纵向排开,以点带面;2008年,光大期货在原有4家营业部的基础上,实现新开业5家,完成筹建等待验收3家,另有2家正在筹建中。光大期货还在营销渠道上进行创新,有力地推动了银行渠道的营销工作。
2008年,上述6家期货公司都发展迅速,成为期货市场上奔跑最快的瞪羚群体。目前,他们正在向行业第一集团发起强劲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