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期货行情期货市场
阅读排行
  • 该分类还没有添加任何内容!
 
 
警惕国际油价"金融化"倾向争取提高中国定价权
发布时间:2009-6-16 16:44:47
 
文章内容

    国际石油价格从去年底跌至33.87美元/桶,到上周盘中突破70美元/桶———价格翻番,仅仅花了不到半年时间。而整个5月份涨幅近30%,创下10年来最大的单月涨幅纪录。在国际原油需求并未大幅上涨的大背景下,国际油价怎么会突然大幅上涨呢?

    一般来说,原油作为一种实体商品,它的市场价格起落不应该这么大,而近年来,国际原油市场已越来越呈现“金融化”的倾向。国际市场已经把原油期货当作一种类似股票和债券的金融产品,大批并不直接使用原油的投机交易者进入市场,采用金融市场上高抛低吸的手段进行炒作。

    随着国际投机者对原油投机手段越发娴熟,油价的暴涨暴跌愈演愈烈,并且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油价上涨,对原油输出国经济有积极作用,而对于大多数原油进口国来说,油价持续上涨将会对其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延缓这些国家的经济复苏进程。特别是对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而言,不仅增加国家外汇支出,而且增加炼油加工及运输成本,影响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以及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成本增加,还会形成对汽车等消费的抑制因素。

    遗憾的是,我国对国际原油市场这种“金融化”的趋势缺少深入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将其视为一种重要的工业物资,以致在投资决策上出现了失误。在去年油价走高时期,我国一批央企通过国际原油市场购买了大量石油期权,这种投资策略在正常的商品市场中本来没错,可以规避油价进一步上涨所带来的风险。但是,国际投机客的翻云覆雨使原油市场的价格走势出现了高度扭曲。油价在去年下半年度的大幅走低使我国措手不及,为数不少的央企因此被高位套牢,并进而影响到我国实体经济,在客观上加大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从今后趋势看,我国成品油市场的价格趋势将更多地受国际市场影响。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石油已经成为国际大资本所操纵的具有高度投机性、垄断性的战略物资和“第八种货币”。专家建议,我们应当要加快实施金融与石油结合的“走出去”战略,从石油产业的国际化需求和未来发展看,除了目前的“贷款换石油”的模式外,迫切需要探索更多石油产业与金融资本的结合趋势、前景和方式。同时,我们必须要制定科学的石油金融战略,努力争取在地区石油贸易层面,提高中国的定价权。(责任编辑:郭彩萍)点击进入环球资讯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欧盟英国高盛花旗美林摩根士丹利英文版·


相关文章
  • ·警惕国际油价"金融化"倾向争取提高中国定价权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