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09年5月4日13:03
[世华财讯]受伦铜库存持续减少及注销仓单继续增加的影响,期铜价格出现反弹,但国内现货升水的收敛将制约沪铜的反弹空间,后市铜价仍将延续震荡整理态势。
综合媒体5月4日报道,进入4月份,沪铜一度受现货升水的拉动突破40,000元/吨的关口,但随着市场对国储收储力度减弱以及废铜进口将逐步增加的预期,铜价自高位回落。尽管短期受伦铜库存持续减少以及注销仓单继续增加的影响,铜价出现反弹,但是前期诸多利多因素的趋弱使得铜市场的供求形势已经出现了微妙的改变,尤其是国内现货升水的收敛将制约沪铜的反弹空间。整体上看,铜价的季节性反弹已经结束,中期调整将进一步延续。
中国收储力度趋弱,实体消费将成为铜价的主导因素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文献军在4月25日的“2009上海铜铝峰会”上表示,国储希望达到的效果已经达到,收储已经没有多少余量了,国储应适可而止。
此外,由于国家在振兴规划中拟定的收储总量并非是一个刚性任务,最终收储量可能会低于计划值。虽然短期来看国家收储对相关金属的价格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但如果由于收储导致国内相关商品的价格持续高于国际市场,套利行为势必导致相关商品进口的激增,短期扭曲的供求关系反而对未来经济的回升起到负面的作用。因此随着中国经济逐步回稳,相信收储这种较为极端的调控措施在力度上将会趋于弱化,实体消费的回升程度将逐步成为铜价的主导因素。
从国内精铜消费的季节性特点来看,每年五月份以后将逐步进入消费淡季。虽然目前国内部分铜加工企业开工率明显回升,但大多数订单仍来自于国内,与国际市场相关的企业需求依然疲软,且目前尚未有明显改善的迹象。市场人士认为,虽然宏观环境已经开始趋好,但实体消费的回升将会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短期铜价的快速上涨对于尚处于回升初期的消费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近期美国经济数据也出现了转好的迹象,主要表现在ECRI领先指标的持续走高和ISM制造业指数的止跌回升。部分领先指标的持续回升似乎意味着美国经济有望在未来9个月左右的时间摆脱衰退,重新步入增长的轨道,但这一结论仍需得到来自更多领先指标的映证。消费旺季接近尾声,供应紧张局面可望缓解从近五年来中国铜加工材产量的季节性变化可以看出,一般在每年的6月到8月间铜材产量有明显的减少,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精铜消费的季节性特点。
中国海关总署22日公布数据显示,中国3月份铜精矿进口量较上年同期增加11%,至461,620吨。3月份精铜进口量较上年同期增加138%,至296,843吨。1至3月份铜精矿进口总量较上年同期增加3.2%,至140万吨;精铜进口量增长92%,至748,281吨。如果扣除市场上普遍预估的因国储收储的而进口的30至35万吨精铜,实际第一季度精铜进口大约在40万吨左右,与2008年同期基本持平,但仍略低于2008年第四季度的进口量。考虑到春节后消费旺季的带动,市场人士认为国内精铜的实体消费并未出现显著的回升。当前国内精铜供应紧张的局面主要是国储收储与消费旺季叠加的结果,而当上述两个因素的影响弱化后,国内精铜供应紧张的局面料将明显缓解。从国内精铜产量的变化看,随着废铜进口的逐步回升,国内精铜产量4月份开始预计又将重新步入增长的轨道,国内精铜市场供求关系五月份后将出现微妙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