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品期市呈现剧烈震荡格局,23日虽有所企稳,但多数品种仍呈减仓态势。外盘商品在美元走软的刺激下有重启升势迹象,但国内货币调控政策预期和流动性抽出效应将导致未来一个阶段国内商品市场相对偏弱。
回顾近阶段的商品行情走势,其波动脉络和人气走向与国内宏观经济预期联动密切。此前的四周,以铜为首的商品强劲反弹,除季节性因素外,很大程度是因市场对此前国内陆续实施的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良好效果预期。从上周陆续公布的一季度宏观数据来看,多数数据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巧合的是,自从这些数据公布后,金属和橡胶等此前累积涨幅较大的工业品期货价格便开始了快速修正,铜、锌和橡胶此前4个交易日的累计跌幅均超过10%,颇有阶段利多兑现后多头出货的味道。
一季度的良好宏观数据肯定了此前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的效果,但正因为有触底反弹的性质,市场对于未来经济乐观运行的持续性争论不一。在浮躁的人气下,商品期货运行的趋势性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一有风吹草动盘面就出现剧烈震荡。此前,央行数据显示3月份新增贷款高达1.89万亿元,一季度已达全年新增贷款目标的九成。尽管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将长期维持,但市场针对短期信贷增长过快的调控猜测不时出现。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在首届中国资本与产业论坛上表示,一季度国际国内市场需求萎缩,产能过剩的矛盾凸显,主要工业产量下降,企业经营困难,工业全行业盈利能力持续下降。与此同时,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吴晓灵也表示,中国人民币贷款当前的快速增长没有可持续性,也不利于经济发展,市场据此猜测,央行出台措施降低银行信贷增速的动作正在临近。事实上,此前几周期市行情火暴与流动性关系密切,而22日国内商品期市9成以上品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仓,23日大连和上海品种走势尽管有所企稳,但减仓动作仍在继续,从侧面印证了短期资金悄然撤离期市的判断。
如果把年初至今的商品行情视为去年秋季暴跌行情的大级别反弹,金属和橡胶上周(截至4月17日)触及的高点已令初步反弹目标已基本达到,后市若想再掀阶段高点,还需要国内外宏观经济面明显改善的配合,而这无论从基本面还是技术面来考虑都还需要一个确认的过程和时间。短期从资金持续撤离期市的现象来看,工业品期市上攻新高的动能几乎不复存在。在国内经济出现转机的信号和复苏持续性怀疑的共同作用下,近一个月工业品市场很难呈现一边倒的状态,预计会以复杂的震荡行情演化为主,而此前相对外盘比值较高的铜、锌和橡胶都有望将合理水平修正恢复。
农产品方面,包括我国在内的北半球春播逐渐展开,市场重心进入到关注年度库存销售和天气影响阶段。相比之下,因经济刺激计划涨幅相对较小的农产品调整深度将小于工业品,但一旦人气恢复,将转为下一阶段新的市场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