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期货发展研究中心刘清力
广西白糖2008/09榨季面临大幅减产看来要成为事实了。如果单凭甘蔗种植面积、单产等统计数据来看,不一定看出什么端倪。因为农业部门与工业部门的统计数据并不一样。比如,按农业部门的说法,甘蔗亩产减少0.5吨,那么减产幅度应该很有限。但按工业部门的生产估计,则倒推出来的亩产甚至少于4吨。两个部门的统计相差实在悬殊。
霜冻在糖业历史上并非没有发生过。广西1998/99榨季也曾遭遇霜冻,当榨季没有什么反映,可下一个榨季,广西产糖量便从366万吨减少到300万吨,减产18%,这个幅度实在不能算校历史印证现在减产的预估幅度也许是合理的。
此外,眼下广西糖协详细公诸于众的糖厂收榨情况,也能作为减产的佐证。
截至3月17日约计27家糖厂收榨,此外,东门南华糖厂(全国产能规模第二位)也已有两条生产线收榨。在已经收榨的糖厂中,贵糖股份、永鑫北海、华劲北海、那彭欧亚、东亚扶南精制糖、永凯左江、南糖明阳糖厂与香山糖厂等产能规模都在60万吨以上。而他们的入榨甘蔗,除扶南东亚精制糖外,减产幅度都在29%以上。如果后期大糖厂入榨甘蔗减产都在这个幅度以上,哪怕是这个幅度,恐怕广西减产幅度都会超过现在的预期。
不过,提前收榨问题,也需要扣除产能增加的影响。广西2007/08榨季,装机产能56万吨/天,而2008/09榨季62万吨/天,增长10.71%。这意味着如果这新增的6万吨产能开足马力生产,则一个月同比将多榨180万吨甘蔗,多产白糖21万吨左右。本榨季开机比2008/09榨季晚20~30天,而截至2009年2月底,产糖量同比减少仅10万吨。
从四大产区减产幅度看,柳州减产只有10%,这是2008年冻灾的重灾区;崇左减产约14%;来宾减产16%,幅度不算巨大。而北海、钦州、玉林、贵港等产区,甘蔗产量比重都不大。四产区中,甚至没有一地能位列广西第五。这就决定广西减产不应该估计太多,前期估计的760万吨,甚至后来传言的720万吨看来是比较合理的。
减产的主要原因是霜冻,自然是最好的解释。但翻种留种也不能忽略,因为2009年轮种比例看来是要高于2008年。比如来宾,250万亩至少要轮种90万亩,农垦柳兴糖厂蔗区约要翻种一半。2009年要翻种三年到期的宿根蔗,可能也要翻种部分2008年受灾而没有翻种的甘蔗,如此估计,翻种比例会大于往常。按照1亩地需要留种0.7~1吨甘蔗计算,仅按1574万亩的1/3计算便需要400~500万吨甘蔗。甘蔗产量已经下降到接近2006/07榨季水平的情况下,这一部分比重实在不校而这一部分,工业部门是没有统计的,它所统计的仅仅是入厂甘蔗量。
至于甘蔗种植面积恐怕也难以大幅减少,主要原因在于广西甘蔗种植到白糖生产的产业化非常健全,这种产业化两条将糖企与蔗农紧密锁在一起,是其他农作物种植所不可比拟的。这也是广西制糖业绝对优势所在。因为种植面积不能大幅度减少,2009年经过大比例翻种后,是否进入减产周期还不确定。
从预计情况看,供求关系得到改善,但并没有改变供大于求的格局。虽然白糖价格有上涨的因素与动力,但在2009年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参考2007年糖价的均价与高低点是比较合适的。上涨太过,而如果减产达不到相应的幅度,恐怕扭曲的糖价是不会被市场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