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期货行情期货市场
阅读排行
  • 该分类还没有添加任何内容!
 
 
场内衍生品功能再度得到肯定
发布时间:2008-12-5 8:58:47
 
文章内容

    □本报记者蒋家华胡东林

    尽管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金融衍生品尤其是复杂的场外结构性衍生品受到了许多批评和质疑,但昨日闭幕的第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传出信息显示,期货等场内衍生品的功能和作用依然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的肯定。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黄明在大会发言中指出:不应因金融危机而停止中国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步伐,衍生产品应该分为简单和复杂,要推动简单的衍生产品,比如股指期货,它对市场是有好作用的。

    作为一年一度的国际期货业盛会,“中国国际期货大会”已经成为海内外期货界人士探讨发展问题,分享成功经验,增进交流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此次大会召开于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之际,又正值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声音和中国因素不仅关系着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更受到了全世界瞩目。

    中国经验值得分享

    在此次会议的交易所高层论坛上,几家交易所总经理都谈到了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在10月份发生的系统性风险,并从市场基础性建设、交易制度、风险控制等方面总结了经验。多家期货经营机构高层也对当前实行的严格保证金监控体系、开户实名制等制度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正是近年来监管部门大力推进的市场基础性、制度性建设,才使我国期货市场成功化解了这次极端行情,经受住了系统性风险的考验。

    热议机构投资者

    近年来,随着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基础的进一步夯实,如何进一步深化和提升期货市场发展质量特别是研究发展机构投资者成为当前市场各方面迫切关注问题。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董事总经理郑学勤表示:“机构投资者在化解风险方面应该是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缓冲地带,整个金融体系像人不断成长演进过程,机构投资者起着基因作用,把金融经验一代一代传递下去,他们可以一代一代保存对资产价值的认识”。

    交易所老总们在论坛上也对各自在培育机构投资者方面的做法和想法进行了阐述。郑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赵争平表示:“从交易所角度来讲,我们在合约设计和规则安排上就要做一些有利于机构投资者参与的考虑,同时对机构投资者也应该分类去监管。”

    正确认识套期保值

    同时,针对近期媒体关于国有企业套保亏损的报道,一些参会嘉宾指出,目前社会上关于企业套保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比如简单以期货市场盈亏作为企业套保成败标准;不能正确区分场内、场外交易,从而将个别企业在场外复杂衍生品市场上的投机亏损也归为期货套保等等。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晓宇认为,要正确地认识套期保值功能,运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他深有感触地说:“期货只是一种风险管理工具,应该将期货、现货交易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二者正负相抵,才能得出整个交易结果是盈还是亏。”


相关文章
  • ·场内衍生品功能再度得到肯定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