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中秋上海报道
“高风险不一定带来高利润,但高利润一定伴随着高风险”!过去一月全球商品期市暴跌,着实让各家期货公司的首席风险官们乱了阵脚,而及时总结过去的经验得失,成为迎接期货市场新一轮发展的动力。日前,上海期货交易所在重庆启动风险管理系列研修班,为各家期货公司首席风险官及时“充电”。会上,不少风险官们发出上述感言。
上期所:风险管理很重要
“期货市场时刻存在着风险,需要我们提高警惕”,10月30日,上期所举办的2008年首期“风险管理研修班”在重庆拉开序幕。风险管理在期货交易中始终是首要工作,及时跟进并深度剖析当前金融危机对商品市场的影响,将帮助期货公司更好地化解风险。
据介绍,风险管理研修班是上期所投资者教育系列活动之一。该活动自2005年到2007年已连续举办三年,共培训期货市场高管人员691人次。侧重风险教育,破解各种市场风险和纠纷,加强金融行业风险管理交流,解读交易所规则和制度是历届活动的主要内容。而针对今年5月份证监会推行的“期货首席风险官”制度,及时跟进分析金融危机风险点成为此次研修班的一项“重头戏”。
统计显示,10月6日至27日,上期所所有品种各合约出现涨跌停板数量总计高达373个。其中,期铜出现100个停板,期锌共出现84个停板,橡胶出现62个停板,燃料油出现62个停板,黄金品种共出现24个停板。“市场波动大大超乎了预期,但我们辖区内的公司几乎没有发生风险,也没有出现恶性透支等事件”在谈及近期的风险管理工作时,重庆证监局期货处处长徐要学表示,“坚持把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风险官:“充电”及时
今年五月份以来,中国证监会推出了期货公司首席风险官制度。由于时间较短,且一些公司该项制度仍在推进之中,面对10月份市场突如其来的剧烈波动,不少期货风控负责人承认“有些忙乱或者缺乏应对危机的经验”。因此,不少风险官表示,此次“充电”很及时。不仅如此,通过与其他期货公司和监管部门的相互交流,他们也吸取到新的经验教训。
“我们在长假前就给各家公司打电话,尽量少留单;节后又专门跑到各家公司进行实地风控调查,每天都要求将交易数据及时报告到位”,重庆证监局期货处处长徐跃学说。对此,不少风控人员颇有体会。当然除了减少长假留仓外,对客户进行针对性的分类风险管理也成为新的手段。云南一家期货公司风险官告诉记者,公司一方面建议投机型客户坚决减仓,而针对绝大部分企业客户,则重点了解他们的套保数量与产量情况,配合保证金监控,从而达到了“零风险”的效果。
今年以来,期货市场发展迅猛,吸引了不少证券投资者的不断介入。重庆大华期货副总经理蒋笑山表示,作为新成立的券商型期货公司,公司的客户资金不仅在此轮大跌中安然无恙。可贵的是,风控部门还借机进行了很好的实战练兵,而通过及时“充电”总结经验,为今后发展金融期货业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