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基金行情基金学校
分类导航
 
 
基金经理的“基因”
发布时间:2008-9-1 20:07:58
 
文章内容

汇丰晋信基金管理公司蒋兴

经济学家凯恩斯说过:长期来看,我们都是要死的。他试图通过生命有限的道理来解释一些经济学现象,不过,明白了凯恩斯意思的人未必明白人会衰老至死的原因。

生命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生物之所以会逐渐衰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会眷顾那些基因的“有益变异提前作用,有害变异延后作用”的个体,原因是在相反的情况下,那些基因“有害变异提前作用,有益变异延后作用”的个体甫一表露相关特征,就会被残酷的大自然淘汰,根本没有留下后代的机会。所以在基因遗传变异的累积作用下,年轻的个体愈强健有力,并能延续香火,而到老后愈疾病缠身。

在市场竞争激烈而残酷的基金业,一旦走上基金经理的岗位,基金经理们也会感到类似这种基因的强大的驱动力。也许这种诱惑并非发自他的细胞里的23对染色体,但是他天然的要求自己赶紧把业绩做得显山露水,名列前茅。如果基金经理倾向于韬光养晦,后发制人,那可能还未等他的潜力发挥出来,就已经从行业的金字塔尖上被踢走了。

可是,基金与人是不同的,长期来看,基金不能向死而生。即使基金经理换了一拨又一拨,基金本身不会因这个理由而消失。所以,一个尽职的专业的基金经理会有更强大的使命感去克服来自DNA的冲动,否则当他驾驰着他的基金奋力冲刺去夺取金牌的时候,也许就埋下了日后伤痛的隐患。

统计一下截至2006年7月的开放式基金晨星排名,成立刚满一年的基金里有6只的一年期评级为五星,但是到了2008年7月,三年期评级仍为5星的只剩下2只。并且,这种滑落的趋势并非分散平均分布:当时一年期评级为四星和三星的,如今三年期评级的平均星级都出现下跌。同时有趣的是当时一星级的现在仍全部保持一星级。我们不妨得出如下结论:初弱者恒弱,但初强者未必恒强。

反观国外行业经验,一些五或十年期评级很高的基金,之前的每年并未都拿到高星级,而只是长期平稳的处于中上游的位置。这些基金经理成功对抗了来自“基因”的本能命令,终于为投资者带来长久的价值回报。


相关文章
  • ·香港最牛基金经理4个月获利550%赵丹阳翻身
  • ·大成策略回报基金经理周建春:经济复苏中把握均值回...
  • ·泰达荷银旗下3只基金变更基金经理
  • ·三步精选基金经理
  • ·基金经理认为土地市场回暖需理性看待
  • ·金元比联旗下三基金增聘基金经理
  • ·基金经理反对“头部说”坚称A股仍在上升通道
  • ·众基金经理看市:短期市场维持震荡调整格局
  • ·基金经理“紧箍咒”阻止不了“变更潮”
  • ·交银施罗德和宝盈两基金变更基金经理
  • ·[基金]华宝兴业宝康基金基金经理变更胡戈游上任
  • ·股票仓位已超牛市基金经理看好大盘蓝筹股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