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基金行情基金学校
分类导航
 
 
从美国基金业看中国同行
发布时间:2010-3-10 15:52:39
 
文章内容

美国基金的运行模式是出资人占基金的99%,基金管理者出资1%,按基金规模提取2%到4%的管理费用,投资收益采取二八分成,这种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协调了出资人和管理者的利益,也决定了这是一个绝对依赖基金管理人眼光、能力、资源的行业,是一个精英会聚的行业。基金公司的任务是选择经理及投研团队,并保证两者能够顺利地融入基金公司框架之下,基金经理的任务是构建组合、买卖及风险管理。

正如美国先锋投资公司创始者约翰·伯格所说,“投资基金应当以最有效、最诚实和最可能的经济方式来服务投资者,并塑造美国投资基金业倚重职业操守和审慎经营的风气”。

无可比拟的发展基础

近20年来,美国投资基金以超过20%的年均增长速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6年美国的共同基金市场管理着10.4万亿美元的总资产,占据着全球基金资产总额的48%。美国的法律基础、文化传统、政策环境、信用体系对促进基金业的发展功不可没。

法律基础。鉴于1929年经济大萧条给美国投资基金带来的危害,从1933年的《证券法》到1990年的《证券市场促进法》等,美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所有这些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都保证了投资基金的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逐渐奠定了基金发展的法律基础。

文化传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基金以优异的业绩、规范的管理深深植根于美国投资者心中,成为美国家庭不可或缺的投资品种,美国独特的文化传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美国人民富于冒险精神、偏爱创新,基金风险比股市低,收益又比银行存款高,其特点与美国公众既喜欢冒险又强调收益的投资心理相适应。

政策环境。美国基金业的最大里程碑事件应该是1978年国会法案,该法案允许公司雇员将每月工资的一部分在税前放入退休账户,然后投入各类基金。1981年国会再次通过法案,允许每个人使用税前收入建立“个人退休账户”,退休后把这些投资变现并享受税率优惠。现在美国的基金总资产份额中养老金占35%左右,作为社保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美国共同基金也许会逐渐取代社保系统成为主要的退休金支付方式。

信用体系。美国的信用体系相对成熟,信用经济非常发达,其信用信息产业、市场化的管理体系和完善的信用法规体系共同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组织框架,其强大的辐射功能对促进美国的社会稳定和市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大大降低了市场主体获取相关信息的成本,投资行为各方很容易获得包括企业价格、竞争能力、融资能力等在内的大量信息,科学合理的信息披露制度显示了促进基金业健康发展方面的非凡价值。

各持所长的运作模式

综合指数股票投资基金因为几乎持有各种股票,往往盈利最低,因此美国基金业专业化分工越来越明显。贾纳斯投资基金公司一直致力于潜力股的挖掘,这种经营思路带领贾纳斯基金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发展到今天拥有1570亿美元运作资本的金融巨人。1969年贝利向母亲借到一小笔钱,与另一些投资人合伙创办了贾纳斯投资基金公司,并别出心裁借用原古罗马门户双面保护神贾纳斯作为公司的正式名称。贾纳斯公司注册不久美国股市就进入长达13年的熊市,依靠非凡的选股能力,贾纳斯公司的投资回报率节节攀升。1983年贝利结识了西部信托投资公司总裁詹姆士·克雷格,两人一拍即合,开始了在风云变幻股海中的叱咤风云,其下属的14家投资基金公司先后大比例拥有美国雅虎公司、思科-T财务软件公司、美国在线网络公司、诺基亚公司、太阳微系统公司的股票并获得了巨大收益。

贾纳斯投资基金坚持聘用能正确估计形势、信心坚定的雇员,逐渐创立了贾纳斯独特的金融企业文化。其投资专家团队多次准确预测到了牛市的来临,对于经济动向的准确估计在投资者中拥有极高的信誉,以至于商海浪潮中得心应手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贾纳斯的魅力所在。今天的基金大多根据技术和理财专长各自开辟独占优势的投资领域,使基金出现越来越细致的分工,这种专业化、多样化的趋势不仅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业内竞争,而且使行业的整体功能更加充实。

基金经理的价值考量

“量子基金”、“老虎基金”这些财富暴增的故事 ,引发了20 世纪80 ~ 90 年代对冲基金的迅速增长。今天对冲基金已经超过 8000家,他们往往选择一些离岸型国际金融中心注册,因此无须向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登记,也无须进行严格的信息披露。对冲基金的指导理念是“不同市场证券间不合理价差生灭自然性”,即在任何两类相似的金融工具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关系,如果这种关系被暂时打破,那么经过一段时间必然恢复到正常位置。对冲基金操作主要依赖于模型,通过分析金融市场历史交易资料,一旦“交易模型”发现了价值偏离,随即买入低估的金融产品,同时卖空高估的金融产品,进行对冲操作。

模型的运用一度给对冲基金带来了巨大的收益,特别是在新兴市场的操作中,对冲基金显示了无比的威力。宏观经济不稳定、金融系统运作机制不健全、资产价格有可能进行大幅度调整,都是对冲基金的获利良机。对冲基金的高额回报率吸引了无数的投资人,其管理层背景和经验是投资者信心的保证,成败的关键在于判断准确和把握时机。在全球浩瀚的金融产品中,能够发现错估的金融产品考验着基金经理的价值,价值的集中体现是“鸳鸯眼”,即一只眼是广视镜,另一只眼是透视镜,广视镜能够全方位扫描全球金融市场,透视镜在某个聚焦对象上入木三分。

基金业的沉浮再次验证着“正道是沧桑”的道理。2008年美国对冲基金损失惨重,将近1500只关门歇业,占此类基金总数的16%。但是2009年对冲基金卷土重来,全年平均盈利20%左右,特别是年收入冠军大卫·泰珀(David Tepper),在股价暴跌时斥巨资吸纳银行类股,买进股价不足3美元的美国银行以及不足1美元的花旗集团优先股。截至2009年底,市场复苏帮助大卫·泰珀名下的Appaloosa Management基金在扣除费用后狂赚120%,钵满盆盈领跑吸金狂潮。

泰珀押注数十亿美元赌美国不会重蹈大萧条的覆辙,他用母校教授迈尔策(Allan Meltzer)说过的一句话对自己的投资理念进行了诠释:“树总是要长的”,换句话说,增长是经济体的自然状态,因此乐观最终是有回报的。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 ·从美国基金业看中国同行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