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举买进债券基金的疯狂热潮中,投资者忽视了其中涉及的管理费。今年以来已经有2000亿美元的资金涌入了债券基金。这些新流入市场的资金中,大多数都没有流向非常便宜的指数基金,而是流向了较为昂贵、积极管理型的投资组合。
据晨星公司统计,持有一家应纳税债券基金的年均成本是投资资产的1.03%,最高可达到2.98%。鉴于当下美国国债收益率介乎3%-4%,再考虑到利率上升后面临的损失风险,这些费用显得很突出。
支付过高者为数不少
旧金山咨询公司Callan Associates的一项调查显示,即便是职业投资者也会受到忽视费用问题的影响,随着市场回升,他们对成本的敏感性似乎在下降。
今年春末,Callan调查了退休金计划、捐赠基金、基金会以及其他机构投资者对管理费的态度。半数投资者未来一年没有计划评估他们向外部资金管理者支付的费用;很多投资者从未评估过费用问题。
在这些大型投资者中,有50%的人认为他们支付的成本是合理的,只有33%的人认为其他投资者支付的费用合理。Callan还向这些大型投资者聘用的外部资金管理者询问了类似的问题;结果,83%的人认为他们收取的费用是有道理的,但只有56%的人认为他们竞争对手的收费合理。
这是一个典型的“自我中心偏见”范例,即在评估事实依据的时候倾向于附和我们自己的观点,令自己站在最好的出发点。这样的理论基础使得即便是职业人士也会假装出好像一直是别人在支付过高费用的样子。
Callan此前进行的调查显示,当市场一直上扬的时候,机构投资者更有可能认为自己支付的成本是合理的。回溯到2006年的牛市,当时有71%的人认为他们支付的费用是有道理的,而今年年初这一比例只有50%。
多伦多大学心理学家斯坦诺维奇(Keith Stanovich)是研究自我中心偏见问题的专家,他曾著有《智力测试缺失了什么:理性思维的心理学》一书。他对此解释到,不断走高的市场会使得人们告诉自己:我真的擅长于此;从而令投资成本不由自主地显得更加合理。
当投资回报持续在低位的时候,投资者自然会更为关注管理费问题。如果市场上涨1%,那么你投资一家收取0.5%年费的基金,就剩下0.5%的净利润;但如果你投资的基金收取1.5%的年费,你就会遭受0.5%的净亏损。这样来看,年费相差两倍的两家基金之间就像是隔了一道鸿沟。如果市场上涨20%,那么投资者在费用较低基金获得的19.5%回报率和在费用较高基金获得的18.5%回报率看上去就不是那么显著了。
管理费盲目症也折磨着我们所有人。在一个案例中,沃顿商学院MBA学生中,只有19%的人最后在4家基本相同的指数基金中选择了费用最为便宜的基金。在美国退休人员协会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只有39%的投资者在两家只存在费用差别的基金中倾向于费用较低的基金。
“两招”克服管理费盲目症
首先,以现金来衡量你的支出。如果你转用美元而不是百分比来衡量你的投资成本,那么你会更为关注这个问题──这会让你感觉投资成本就像是弗吉尼亚大学营销教授威尔考克斯所说的“赤裸裸的交易”一样。
你应该查询你投资基金的年费比率,再乘以你的投资总额。所得结果就是以美元衡量的每年投资这家基金的成本。这大致就是每年自动从你账户中扣除的金额。问问你自己,如果是你必须开一张上述金额的支票,然后寄给基金公司的话,你会有什么感觉。这和你获得的投资业绩相比是否物有所值?
其次,创建一个“影子投资组合”。借助一个网络投资组合跟踪器,创建一个假设的一篮子低成本指数基金,投资比例和你实际持有的基金规模一样。比如说,你将20%的资金投资到一家应征税债券基金中,该基金收取行业平均水平的1.03%年费。那你可以在影子投资组合中,将20%的资金投资到像Vanguard Total Bond Market Index Fund那样只收取0.22%年费的基金公司。坚持这么做一年时间,然后看看你成本较高的基金投资表现有何不同。
很有可能,你会发现自己一直在支付过高费用,实际上却没有获得更多回报。
[责任编辑:amys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