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基金行情基金学校
分类导航
 
 
部分指数型基金为什么未能超越比较基准
发布时间:2009-7-28 20:50:23
 
文章内容

统计数据显示,在获得高额绝对收益的指数基金中,今年2季度,有多只基金并未超过业绩比较基准。

根据天相数据统计,在23只指数基金中,2季度有7只没有达到业绩比较基准,其中包括4只以沪深300为标的指数的基金。回顾一季度,20只公布2季报的指数基金更是仅有4只跑赢基准。

在绝大多数主动型基金无法超越指数表现的同时,为何以复制指数为目标的指数基金也落在指数之后?对此,嘉实沪深300基金经理杨宇表示,除去部分尚处于建仓期的基金,指数基金无法完全复制指数收益原因主要有三:

第一个原因来自各基金管理费、托管费的不一样,导致基金的管理成本不同,进而影响业绩。目前国内指数基金的管理费率介于0.5%-1.3%之间,托管费率则在0.1%-0.25%之间,差异较大。

第二个原因来自大额申赎的影响。“现在是市场上行期,指数从年初到现在涨了将近100%,基金的规模也在不停增加。但是基金申赎是有T+2的时间差的。比如申购的时候以0.91元申购,但要2日后资金才能到账,这中间市场可能已经又上涨了,时滞就可能造成基金在跟踪指数上的不利影响。而国内目前还没有如股指期货这样的金融衍生品来对冲这种时滞带来的风险。”杨宇表示,这主要对小规模的指数基金有较明显影响,份额规模较大的基金则能保持相对稳定。根据基金二季报数据,在23只指数基金中,有4只基金份额过百亿,10只基金份额在20亿以下。

第三个未能跟上指数的原因是交易成本和冲击。这与各基金公司投资管理系统的好坏有关。由于指数化交易系统的特性,基金在购买流动性不好的股票时,可能会推高价格。此外,相同价差对于便宜和贵的股票的影响也不相同。但杨宇同时表示,这点对业绩的影响很小。

除以上三个原因外,还有分析人士认为,各指数基金在投资管理风格上的差异,也会导致跟踪误差上的不同。“有些指数基金会做增强,基金经理为了有更好业绩,做了较多主动性选股的工作。但事实上,增强是比较难的。那么多以选股能力见长的股票型基金都没能战胜指数,指数基金本身作为被动型基金,基金经理更多的工作属于金融工程类,如果跑去做太多主动选股的工作,那等于以己之短博人之长,可能适得其反。”统计显示,目前市场上共有8只增强型指数基金。但若从二季度数据来看,这8只增强型指基表现暂时均在基准之上。

据了解,国外一般规定年跟踪误差在1%以内的为指数基金,3%以上就应算作主动型管理型基金。但国内的指数基金约定的误差通常在4%以上,这与国内在指数跟踪上所面临的一些特殊情况,如股票长期停牌等因素有关。因此,判断一个指数基金是否投资操作良好,除了基金业绩,更应看他是否较佳地复制指数表现。

[责任编辑:emilyshi]


相关文章
  • ·部分指数型基金为什么未能超越比较基准
  • ·换个尺度评价基金 业绩比较基准帮您选基金
  • ·三季报竟有45%的基金“跑赢”比较基准
  • ·二季度近四成基金跑输业绩比较基准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