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啊,浮躁啊。无论基金经理还是基金公司都是如此,受不了一时的大涨或大跌。”本报和金融界网站的联合调查中,有基民如是说。截至昨日下午两点半,有1257名基民接受了联合调查,8成受访者认为基金经理变动太频繁。不过,对于基金经理变动对基金的影响,基民则见仁见智,分歧较大。
换人频繁是基民共识
从本报和某网站的联合调查中可以看到,基金经理变动快是大部分基民的共识。有83%受访者表示所持有的基金从其购入以来曾经换过基金经理,仅有8%的受访者表示“没有”,8%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有83%的受访者认为基金经理的变动太频繁了,仅有8%的受访者认为挺正常,9%的受访者认为无所谓。
“基金经理不变才怪!”“天天换,月月换,就是基金不涨!”“影响投资者信心。”有受访者埋怨道。浙商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基金经理的频繁变动是我国资本市场上的一大重要特征。我国基金经理在同一只基金上的平均任职期限仅为1.5年,绝大部分基金经理的任期不超过3年。从基金经理的变更次数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基金经理变更了1-2次,有的甚至变更了4-5次,但没有变更过的基金经理占据了64%。如果只考虑有1年以上从业经验的基金经理,没有变更过的只有51%。而在有2年以上从业经验的基金经理中,则没有变更过的只有34%。可见,从业经验越丰富,基金经理变更得越频繁。
有受访者表示,基金经理变动太频繁对投资者不利。“政府应该管管,对基民有个交代。”其实证监会已于3月底发布《基金管理公司投资管理人员管理指导意见》,一个多月来虽有成效,但据本报5月6日报道统计,4月仍有上投摩根阿尔法、泰信双息双利、泰信先行策略、招商安泰债券A/B、招商安泰平衡、招商安泰股票、基金金盛、中银行业优选8只基金更换或增配基金经理。
基民忠诚度分歧大
对于基金经理的更换对基民选基的影响,受访者则见仁见智。
当被问及“基金经理调动对基金业绩影响”这个问题时,只有少数受访者认为基金经理变动对业绩有增长,3成受访者认为小幅下跌,3成受访者认为有较大下跌,3成受访者认为变动不大。
基民对基金经理的忠诚度也是冰火两重天。有忠实粉丝表示,“基金经理跳到哪就跟到哪”,有粉丝表示“当年冲着石波、但斌等重仓基金,后来基金经理却都跑了”。“那帮明星基金经理一走,基民就惨了,比如吕俊。”
也有的基民已经失去了对基金经理的迷信,“随便他们跳”,“现在的基金,其实不靠基金经理”,“基金经理算啥,不理他们”,“基金经理不过是一个替罪羊而已,投资决策其实是由投资委员会作出的。”
好和不好都得走
基金经理为什么要换?基民对于其原因的理解也比较极端,而且两种意见的人旗鼓相当。
“自我感觉良好出来做私募的,以及被踢出来的,两个极端啊!”有受访者表示。有45%的受访者认为,基金经理离开的原因是因为“跳槽,更上一层楼”,有45%受访者认为是“业绩不好被动调离”,只有5%认为是“正常的内部工作调动”,只有5%认为是“个人原因”。
认为是“更上一层楼”的受访者表示:“行业增长过快,基金经理人才匮乏,跳槽是正常的。”也有受访者如此分析:“在基金业,常常最好的基金经理去做专户理财,中等水平的做开放式基金,而封闭式基金因为不存在赎回压力,成为年轻基金经理练手的地方。大多经验少的年轻基金经理一般先从管理封闭式基金开始,而一旦经验丰富后,基金公司对其岗位作出相应调整,或者另攀他枝寻求更好的发展平台。”
而认为是“业绩不好被动调离”的受访者认为,“有的是基金太烂了,现在是双基金经理,马上就会被踢掉一个”。“基金经理不过是一个替罪羊而已。”“业绩好、提成好,基金经理不会走的。”
不过,无论是因为辞官归故里,还是星夜赶科场,抑或良禽择木而栖,或都反映了基金业一个共同生态特点。正如某受访者说的:浮躁啊,浮躁啊,无论基金经理还是基金公司都是如此,受不了一时的大涨或大跌。(本报记者 谢晓婷 实习生 张姝琪 )
[责任编辑:amys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