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基金行情基金学校
分类导航
 
 
新品点评:长城双动力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发布时间:2008-12-18 23:58:08
 
文章内容

长城双动力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新品点评

1、 投资建议

一般推荐,推荐投资者可以适当认购此基金。

拟任基金经理李硕先生,研究经验丰富,择时能力较强,自市场调整以来体现出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在同类基金中业绩排名位居较前列;但其任职时间还比较短(刚满一年),且任职以来市场基本处于单边下跌态势,尚无法判断其长期资产管理能力及其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管理能力。

经过大幅下跌,A股市场已初步具有长期投资价值,该基金作为在熊市中成立的股票型基金,建仓期内仓位可控度较大,市场持续单边下跌的系统性风险较低。

综合对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及对目前市场状况的考量,我们一般推荐该基金,投资者可适当认购。

2、基本情况

长城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第10只开放式基金长城双动力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自2008年12月10日到2009年1月12日公开发售,该基金最高认购费1.2%,最高申购费1.5%,最高赎回费0.5%,管理费1.5%。

投资目标:充分挖掘上市公司从内生性增长到外延式扩张过程中产生的投资机会,追求基金资产的长期增值。

投资范围:基金的投资范围为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国内依法发行上市的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工具、权证、资产支持证券以及法律法规或中国证监会允许基金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基金的投资组合比例为:股票资产占基金资产60%-95%,权证投资占基金资产0%-3%,债券占基金资产0%-35%,本基金保持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5%的现金或者到期日在一年以内的政府债券。

投资策略:采用“自下而上、个股优选”的投资策略,运用长城基金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评估系统分析上市公司内生性增长潜力与外延式扩张潜质,选择以内生性增长为基础或具备外延式扩张能力的优秀上市公司构建并动态优化投资组合。

业绩比较基准:75%×中信标普300指数收益率+25%×中信标普全债指数收益率。

3、拟任基金经理和投研团队

李硕先生,西北工业大学工学学士、重庆大学工学硕士。曾就职光大证券研究所和大鹏证券研究所任研究员,2001年10月进入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久富证券投资基金及长城久恒平衡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管理部研究员,现任长城久恒平衡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和长城久富核心成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LOF)基金经理,这两只基金在其任职期间取得了良好业绩,排名在同类中居前。

李硕基金管理历史业绩表: 
 
任职
起始日
就任以来
收益率(%)
同期沪深300
收益率(%)
同期同类
排名
长城久富核心
2008年
2月5日
-39.59
-57.68
23/166
长城久恒
2007年
11月13日
-28.16
-57.92
14/62

资料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数据截至日:2008年12月8日

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的姓名和职务如下:关林戈先生,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公司董事、总经理。韩浩先生,投资决策委员会执行委员,公司副总经理、投资总监兼基金管理部总经理。杨毅平先生,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定元先生,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公司研究部总经理。

4、基金管理人

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2月27日,目前资产管理规模329亿元,旗下包括7只权益类基金和2只固定收益类基金。该基金公司成立时间较长,发展规模中等,历史业绩并不突出,但今年以来旗下部分股票型基金业绩排名上升明显,比如长城久富核心、长城消费增值在同类股票型基金中均排名前列,表现出良好的抗跌性。

长城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九只基金:包括久嘉证券投资基金、长城久恒平衡型证券投资基金、长城久泰中信标普300指数证券投资基金、长城货币市场证券投资基金、长城消费增值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长城安心回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长城久富核心成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长城品牌优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和长城稳健增利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

[责任编辑:amysun]


相关文章
  • ·博时信用债券投资基金三大优势
  • ·国开行:未委托机构设立投资基金 谨防受骗
  •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2009年一季度业绩统计报告
  • ·新品点评:海富通领先成长股票型基金
  • ·我国发展期货投资基金正逢其时
  • ·缺少经验不会选股选时 如何投资基金
  • ·不会选股选时 如何投资基金
  • ·证券投资基金将推新的业绩评价制度
  • ·张红力:制定配套政策积极发展股权投资基金
  • ·投资基金应避免受短期市场波动影响
  • ·[图文]小鬼当家巧用压岁钱 投资基金树立理财观
  • ·2009年出现重大变革 期货投资基金有望推出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