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腾讯股吧展开对嘉实海外基金满意度调查,收集广大投资者对该基金的整体满意程度。截止11月26日,共有将近600位网友投票,其中近93%的人投票“非常不满意”和“不满意”,并纷纷留言,表示后悔认购该基金。对于广大网友的投票结果,好买基金研究中心详细分析嘉实海外基金,希望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客观专业地了解该基金。
嘉实海外基金满意度调查>>>>我要投票 净值表现
发行受追捧,末日配比认购
作为国内第一代QDII,嘉实海外甫一发行即受到投资者追捧,首日发行即额满,实行末日配比。当是时,嘉实海外预定销售期为2007年10月9日至2007年10月19日,预定募集规模为300.92亿元人民币,首日有效认购资金为737.85亿元,末日配比为40.78%。
嘉实海外的投资范围是投资于依法发行、拟在或已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以及新加坡交易所、美国NASDAQ、美国纽约交易所等上市的在中国地区有重要经营活动(主营业务收入或利润的至少50%来自于中国)的股票;银行存款等货币市场工具;经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境外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指期货等衍生工具,使用目的仅限于投资组合避险或有效管理;由托管人(或境外资产托管人)作为中介的证券出借。
择时缺失,净值损失惨重
基金在合同中约定,股票投资比例为60%至100%,建仓期为6个月。从实际基金的建仓速度来看,基金经理相对乐观。从基金公布的2007年年报来看,基金的股票仓位已经达到80.58%,低于上投摩根亚太优势91.35%,而同期华夏全球和南方全球的股票仓位分别为52.15%、32.91%。
然而,在国际次贷风暴引发危机导致外围市场动荡以及国内经济下行企业盈利预测悲观的双重挤压之下,香港股票市场由高峰跌入低谷,今年以来截止11月21日,恒生香港中资企业指数下跌了54.87%,而嘉实海外正是以香港市场的中资企业为主要投资标的,从2007年年报至2008年三季报来看,其在香港市场的配置分别为80.25%、79.89%、83.06%和68.69%。
从配置上来看,嘉实海外超配香港正是该基金应有的题中之意,中国海外上市企业大部分集中在香港,抛开择时能力,该基金资产配置上做得还是比较好的,我们看到,基金成立以来表现和基金业绩基准中国指数MSCI表现较为一致,三季度的净值增长率还超越比较基准4.38个百分点,净值增长波动率标准差小于比较基准标准差0.68个百分点。
截止三季度末,该基金近三个月增长率为-18.95%,在9只QDII基金中排7位,该基金今年以来增长率为-42.09%,在5只QDII基金中排4位。目前该基金的基金经理是李凯,曾任德意志银行高级基金经理、研究总监,齐夫兄弟投资公司(ZIFF BROTHERS INVESTMENTS)策略师、高级助理,德累斯顿投资银行(DRESDNER KLEINWORT BENSON)顾问,瑞银普惠(UBS PAINEWEBBER)顾问,2007年4月至今任嘉实基金公司总经理助理。三季报显示,基金管理规模为133.23亿元。
基金风格较公司整体风格激进
此只基金是嘉实公司的第一只QDII基金,成立于1999年,是国内成立较早的老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嘉实公司在2004年、2005年、2006年连续三年获得“金牛基金公司”的称号。嘉实公司管理资产一度超2000亿元,是管理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2008年三季报显示,该公司管理基金资产达1097.42亿元。嘉实旗下产品线齐全,有4只固定收益类产品和12只权益类产品。
嘉实公司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研究团队近百人,旗下基金业绩虽并非只只出类拔萃,却也不是寂寂无名,总体来看与其所提倡的“远见者稳进”的理念较为契合,但此只QDII基金无论是从业绩表现,还是从操作特征来看,都相对激进。
时机未到,投资需等待
从现有国内QDII品种来看,主要是偏股型基金,投资者可供选择的范围比较窄,没有不同类型的基金来进行配置,只能被动承受外围市场风险。
更为重要的是由次贷引发的金融风暴逐渐扩大,目前已经开始向实体经济转移,国外经济预期不容乐观,市场也远未企稳。国内方面,一方面企业赢利能力下滑,预期较为悲观;另一方面,国家不断出台经济政策刺激经济发展,将使得国内市场投资环境变得较为复杂。在这种情形下,对待QDII,特别是以海外中国企业为投资标的的QDII,宜保待谨慎。
[责任编辑:amys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