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赚有赔且规模不小,在短短3天内先后曝出的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和阿联酋国际石油投资公司(IPIC)抛售巴克莱银行集团的消息,让人们看到了主权财富基金从西方金融业“抽身而去”的急切愿望。
阿布扎比政府控股的国际石油投资公司1日晚宣布,将抛售在巴克莱银行集团中持有的大约11%的股份,该公司将从本次抛售中获得近40亿美元的利润;两天后,西方媒体披露,淡马锡控股已将所持巴克莱集团的股份全盘出售,并因此亏损8.5亿美元左右。
抛售是长期战略投资组成部分
根据国际石油投资公司发布的声明,到今年6月底,这一中东主权基金将把投资于巴克莱集团的总额为20亿英镑的强制性可转换债券置换成该集团普通股进行出售;同时,该公司还将抛售其在巴克莱集团持有的总额为15亿英镑的全部资本票据,瑞士信贷银行将参与此次出售计划。
数字显示,自从国际石油投资公司于去年10月投资巴克莱集团以来,该集团股价已上涨约100%;而与其在今年1月23日每股0.51便士的最低价相比,其股价甚至上涨了5倍。虽然国际石油投资公司出售股份的价格为每股2.67英镑,低于巴克莱集团股价在6月1日交易中3.16英镑的收盘价,但该公司仍将在持有巴克莱股票的短短7个月中获利14亿英镑。如果加上其针对巴克莱集团资本票据的出售,国际石油投资公司将从中获利近40亿美元。
不过,国际石油投资公司在声明中表示,阿联酋方面仍然希望将来与巴克莱集团保持密切的商业和战略伙伴关系,抛售巴克莱集团股票只是该公司长期战略投资计划的一部分。这表明,国际石油投资公司做出抛售巴克莱集团的决定,更多是出于战略投资布局的需要,而非单纯地希望套现。
两天后传出的淡马锡控股为抛售巴克莱股票而不惜承担8.5亿美元亏损的消息,也支持了上述判断。淡马锡控股的上述抛售行动大部分是于去年12月至今年1月期间执行的。此前自2007年7月以来,淡马锡控股已向巴克莱集团投资超过16.6亿美元,并因而持有巴克莱约2%的股份。
投资方向呈现多元化
这并非淡马锡控股第一次在承受巨额亏损的情况下,进行针对欧美金融机构股票的抛售。早在今年第一季度,该公司就将其所持有的3.8%美国银行股份全部清空,并从中获得约12.7亿美元的资金,相对于其购入这些股份时59亿美元花费,淡马锡控股净亏46亿美元。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近期出现频繁出现的抛售行动表明,越来越多的主权基金开始逐步减少在欧美金融业上的投资,这种做法将会挫伤投资者对西方市场金融股的信心,并导致其他战略投资者纷纷效仿。
不过,从欧美银行业“战略撤退”后,全球各主权基金的新投资方向目前看来似乎并不相同。有分析认为,淡马锡控股很可能会将出售美国银行股份所得,部分用于认购关注于亚洲市场的渣打银行、星展银行与印尼金融银行(BankDanamon)的股份。就在5月上旬,淡马锡控股刚刚从美国银行处接手了部分中国建设银行股份。
与此同时,阿联酋国际石油投资公司则表示,该公司将把长期投资集中在油气的勘探开发上。西方媒体指出,在资源类国家大宗商品价格5月以来呈现出的强劲涨势后,该领域有可能成为全球相当一部分主权基金选择新的战略投资方向时的首选,而在确认以海湾国际为主体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产量控制对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拥有重大影响力之后,来自中东的主权基金将成为转向大宗商品市场进行投资布局的主力。
此外,主权基金开始将眼光转回本土,响应政府稳定国内经济和市场的号召,成为帮助本国救市的一分子。财经公关咨询公司富迪讯今年初在一份调查报告中说,鉴于经济下滑预期,全球主要主权财富基金2009年将抑制海外投资,部分主权基金将把重心转向本国市常比如,去年因投资美国花旗集团和美林证券而蒙受不少损失的科威特投资管理局,自2008年10月起,开始在全球市场减持股票并将大量资金注入国内市场,以刺激本国经济。此外,来自韩国、俄罗斯和香港等市场的主权基金也早已纷纷转向国内市场,助力活跃国内金融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