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以外币基金管理为主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PrivateEquity,下称PE)——厚朴基金管理公司的人民币基金,或将今年开闸发行。
此前,鼎晖投资、弘毅投资、宽带资本、新天域等9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团队,已经或准备发行人民币基金。
今日焦点2009年4月18日新兴诉求:博鳌探寻走出危机之道龙永图希望能在此次博鳌论坛上找到危机的解决办法,也希望新兴经济体能在金融体系重建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创业板配套规则渐次发布上海航运中心变量两银行曝千万存款被挪案从事支付清算非金融机构需登记医改纵深化上海欲试点三级医疗卫生联合体
“目前发行人民币基金一事还正在酝酿中。”一位接近厚朴基金管理公司的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厚朴基金成立之初,其融资计划25亿美元,皆来自于外国投资者,以美元形式募集,其中包括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高盛、壳牌退休基金等知名海外机构投资者。
眼下,国际资本市场水深火热,国际PE大鳄们也门前冷落。早些时间,TPG、帕米拉(Permira)等自2008年底以来都急于和投资人商谈返还部分募集的资金,而以凯雷(CarlyleCapitalCorporation)、黑石(Blackstone)为代表的另外一些国际PE则遭遇了投资者拖欠承诺资金的威胁。
相较而言,中国PE市场看起来却是“风景独好”,似乎正迈入春天。
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08年共有51只可投资中国大陆地区的PE成功募资611.54亿美元,比2007年全年募资额高出71.9%,其中以美元募集的基金有30只,以人民币募集的基金有20只。PE在中国大陆共投资155个案例,投资总额达96.06亿美元。
这只是公开发行的,民间的有限合伙型PE究竟有多少,尚不得而知。
“尤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明显觉得同行在增加,每个月的行业沙龙和聚会都能遇到刚涉足的新面孔。”北京某PE董事总经理吴先生告诉记者。
对此,曾参与打造北京大学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高级研修班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何小锋坦言:“国内PE行业刚进入婴儿期,高速发展并不为过。”
一方面,券商、保险机构等机构在PE投资方面限制正逐渐松动,推动了人民币基金募资热潮,更重要的,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第三批产业基金已进入募集期,势必引导PE规模壮大和市场深化。
另一方面,股市融资困难,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更难,这也给PE投资创造捡便宜货的客观条件。
但对于今天的中国PE市场而言,行业的春天果然在不期而至吗?这会是场盛宴,也有可能是“鸿门宴”。
外资及合资PE一马当先?
“境外PE历史较长,合资PE股东大多声名显赫,这两类PE在中国内地发展可谓顺风顺水。”某大型合资PE公司有关人士表示。
中国国内市场中最早的PE都是“泊来品”,时间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
首先进入内地的,多是像IDG、华登、汉鼎亚太这类的VC(风险投资公司),他们试探着在中国这片“PE的荒漠”中“寻宝”。
“当时是在一片迷茫中摸索着前进。那时,中国市场在他们眼中像片荒原,钱根本不知道该往哪投,即使是早期在中国最成功的IDG,投资金额也非常小,只能做些十几万美元的小单子。”北京产权交易所董事长、北京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熊焰回忆。
1995年,《设立境外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获准通过,鼓励国外风险投资公司来华投资,大批外资PE闻风而动,扬帆东渡来中国淘金。
2004年之前,这些国际PE基本上做的是风险投资的生意,投资对象也多是像搜狐、盛大、腾讯、阿里巴巴这样的高科技公司,真正做产业并购投资的PE进来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