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基金行情基金动态
分类导航
 
 
经济调整趋势渐显明朗
发布时间:2009-3-23 19:26:00
 
文章内容

    银河行业优选拟任基金经理王忠波

    经济调整趋势渐显明朗

    □本报记者马薪婷

    银河行业优选股票型基金正在募集中。据统计,目前有11只基金在名称中使用了“行业”一词。而银河行业优选股票型基金拟任基金经理王忠波表示,有数据显示,行业基金的业绩优于全体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水平。与这些行业基金相比,银河行业优选的特点主要在于景气行业选择和优势公司选择,即首先选择景气行业或预期景气行业,其次在景气行业或者预期景气行业中选择优势公司。

    对于二季度,王忠波表示,“我们认为二季度应该可以获得更多的确定性信息,有助于投资决策,而这个时期正是行业优选基金募集成立后的建仓期。”

    经济调整趋势渐显明朗

    记者:我们了解到,银河行业优选基金在去年10月份就获监管部门批准募集,当时市场正处于极度低迷之中,投资者信心缺失,但从12月开始到现在的三个多月,行情逐渐转暖,有反弹,有震荡。行业优选基金选择这个时机发行,在时间节点上是如何考虑的?

    王忠波:我们认为经历了1季度后,全球及中国经济本轮调整的趋势渐显明朗,这更有利于我们判断寻找长期高成长的行业。

    记者:银河基金目前的赎回量大吗?有人认为近期市场的表现可能会引发新一轮赎回潮?

    王忠波:不大,赎回申购其实每天都在发生,但最近还是比较平稳的,受市场的涨跌因素影响不大。

    记者:此前,有观点认为,中国市场将有可能是进入通缩状态,依目前来看,2月CPI下降了1.6%,您怎么看?

    王忠波:中国作为一个进出口大国,对外依存度较高,全球大宗原材料下跌,会带来国内企业生产成本的下降,体现在PPI出现持续走低,导致2月CPI的下降是比较正常的,1.6%的跌幅也完全符合市场预期。现在来看,还很难说是通缩。通缩的显著特征有经济增长停滞,市场流动性不足,这显然是与当前实际情况是不符的。但下一步还需要观察需求变化,如果需求严重不足,并因此造成CPI进一步走低,则需要对通缩问题有所考虑。

    金融、地产等蠢蠢欲动风格转化明显

    记者:今年为止,大盘股尚无大起色,您认为目前是否具备启动的条件?

    王忠波:大盘股是否会有起色,这个问题的来源是因为09年1-2月市场各种主题投资如火如荼,而权重股表现相对弱势,投资者认为行情能否延续,关键点在于大盘权重股,此外,07年530后主题投资向蓝筹股的风格转变给投资者一定的启发。

    我们可以看到,之所以在07年有一段蓝筹上涨,有一重大原因在于基金份额的迅猛扩张,530主题投资或者是概念股的大幅杀跌,对普通投资者有很大的警示作用。因此,“股民”变“基民”,投资者纷纷期待接道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分享牛市盛宴,大量社会资金流入基金,而基金管理者是从相对估值角度进行投资决策,获取资金后不断推动蓝筹股估值和市场估值中枢。对比这一段历史,分析是否有蓝筹行情,还是要看机构投资者资金份额能否得到大幅增加,蓝筹企业盈利趋势是否处于向好阶段。

    回到我们对企业价值的分析上从目前市场表现来看,风格转化的迹象很明显,金融、地产等前期弱势的行业蠢蠢欲动,但目前确实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各行业盈利在09年势必出现分化,09年蓝筹股博弈的成份也就更多一些。

    记者:最近市场明显表现为缩量,这是否体现了机构谨慎的一种心态?

    王忠波:去年四季度是我国经济的阶段性低点,由于去库存化引起的小V型反弹,加上政府宏观政策偏暖,导致经济出现复苏迹象,市场对此也给予积极的响应,表现为年初的反弹。这实际上是一个投资者心理复苏和基本面好转的过程。

    目前市场成交量出现萎缩反映市场非常关注这种基本面的回暖能否持续,且对于政策、宏观经济形势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判断。我们认为3月份数据出台以后可能更加明朗,包括信贷数据、制造业数据、房地产数据等。在等待经济形势进一步明朗期间,市场热情暂时回落也有机构投资者对资产配置结构进行调整的原因。

    我们认为二季度应该可以获得更多的确定性信息,有助于投资决策,而这个时期正是行业优选基金募集成立后的建仓期。

    记者:市场在震荡中,基金公司是否都在观望,哪些数据外围消息是大家目前最关心的?

    王忠波:不是都在观望。对于国内数据,房地产行业对我国经济影响比较大,去年以来一直都比较房地产行业的数据,比如房地产销售数据、房地产投资等。对于国际方面,主要关注美国经济好转情况,对非农就业人数、失业率、零售销售月增长率、消费者信心指数、GDP增长率等一些数据比较关注。


相关文章
  • ·经济调整趋势渐显明朗
  • ·中国经济调整将走“U”形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