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公布一系列感恩节素食食谱,使用各类高档蔬果食材反应出美国上流社会生活型态
当贫富差距拉大时,最新鲜、最有营养的食物变成了奢侈品
一年一度的感恩节又到了,就像春节对于中国人,感恩节对于美国人来说意味着“吃”和“玩”。美国人一年中最重视的一餐,就是感恩节的晚宴,而晚宴上必吃的食物就是传统风味的火鸡。然而,金融危机之后对于不少家庭来说,这种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分享大餐的快乐恐怕会变成一种奢望。
开着名车领免费食品
美国农业部近日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美国约有3600多万人吃不饱,占了家庭总数的11.1%。半岛电视台网站则指出,如今,很多美国人衣食无着,只能靠慈善和援助机构解决吃饭问题。甚至连一些中产阶级也不得不开始去排队领取免费的食物。
在纽约,一个向贫困人口提供免费食品的食物银行发布报告称,前来寻求帮助的人数不断增加。这家机构的负责人表示,并非只有贫困和无家可归的人前去寻求免费食物,事实上领取食物的人中有75%的人都住在出租房屋中。
这些排队领取免费食物的中产阶层中,有些人装扮时尚,开名车,从前从未想过会沦落到领取免费食品的行列,因此,他们一般都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
新鲜蔬果成富人专享
美国《新闻周刊》曾这样描述一个住在纽约布鲁克林社区的富人家庭的餐桌:早餐时,主人喝杯卡布其诺意式浓缩咖啡,做咖啡使用的是高档意大利名牌咖啡壶。另外,还会吃两片进口面包,再配上奶油。主人的邻居是位营养师,她喝蛋白粉,她5岁的小儿子吃的是粥,外加苹果酱,并用甘蓝脆片点缀。邻居的晚餐自不用说,既丰富又健康,包括荞麦意大利面、两颗肉丸子,以及新鲜的莴苣沙拉。
可以看出,富裕的美国人可以自由选择并且开心地享用着他们的食物。食物成了有钱人和穷人之间明显的分界点。吃的东西变成社会阶级的绝对象征物,而这也代表着当富人与穷人的财富差距拉大时,最新鲜、最有营养的食物变成只有少数人能负担得起的奢侈品。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教授亚当·德鲁诺斯基批判说,最营养的食品,包括大量的水果、蔬菜、瘦肉、鱼和谷类,都是穷人买不起的,但处在精英阶层的营养学家却仍把它们推荐为理想食物,而没有强调可负担性的问题。此外,美国许多贫穷社区还出现了“食物沙漠”的现象,即这些地方没有食物充沛的超市。
低收入家庭往往选择糖分高、肥脂多和加工过的食品,因为这样的食品比较便宜,吃起来也还不错。德鲁诺斯基说,过去人们用服装和时尚来区分社会阶层,现在以食物取而代之。
穷人不买蔬菜水果
在描述穷人的早餐时,《新闻周刊》里写到,一个单身母亲对于家人们吃什么有些难为情。早上6点起床,孩子们匆匆忙忙出门,通常吃的就是小杂货店卖的食品。她10岁的女儿会有个蛋和起司卷;13岁的儿子吃松饼和汽水,她自己则买上两个甜甜圈与一杯拿铁咖啡。只有星期天的晚上,他们才做一些丰富的菜品,而平时的晚餐则吃外带食物。他们几乎从不买水果和蔬菜,因为太贵了。
对于法国人来说,餐桌是极为重要的社交活动场所,但这一观点在美国人那里行不通。美国人只把食物当成是营养来源。当问到“什么是吃得健康?”美国人通常会告诉你,一个人每天应该摄取多少卡路里、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糖分。但如果问法国人“什么是吃得健康?”他们则会用“难以抵抗”、“愉快”等词汇来形容。
可见,美国人不把饮食当做社交活动,也不觉得食物是种可以分享的资源,他们感觉不到将桌上的面包逐一分给每个人的乐趣。目前,已经有部分美国人意识到,应该学习法国人,将食物当成分享的资源,建立起有效系统,让贫穷的人也能吃到高品质的食物。
:
感恩节,华人爱吃素火鸡
火鸡是感恩节的标志,但是,美国华人普遍不喜欢火鸡的味道,而且,还有大批素食者因为这个传统在感恩节里被“冷落”。现在,纽约法拉盛多家素菜馆纷纷推出了素火鸡。
这种素火鸡是由黄豆为原料制作的“鸡身”,肚子的填充料为各类素菜,再配以大厨特别制作的秘制酱汁,味道更好。素火鸡装盘时用铝箔纸包成一只鸡的形状,体积也比真火鸡小很多,可供3至4人食用。
法拉盛的另一家素食店今年推出了素火鸡,以新鲜的豆腐皮作“鸡肉”,以紫糯米、糙米等制成填充料,制作过程需要约3个小时。来源:世界新闻报 记者/赵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