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年
在2006年赤贫的我,只要借15万元就可以买房,到2009年有了十几万元积蓄的我,却要借三十几万元才能买;在2006年,我工资的一半可以支付月供,到2009年我却要不吃不喝、用工资的全部来支付
轰隆隆的刺激经济计划开始了,4万亿元的投资或明或暗地涌入了楼市。
从2008年年底开始,房价开始复苏。有熟悉的房屋中介提醒我,赶紧下手买房,我还很鄙视地从鼻子里哼着:“大哥,忽悠我吧。”
谁知,2009年春节之后,房子每平方米的均价就涨了4000元,此后每个月都以递增数千元的价格疯涨。身边的同事、朋友着慌了,纷纷倾全家之囊,父母、祖父母、孩子三代人供一套房的现象比比皆是。
我个人很鄙视“啃老”的行为,父母乃至祖父辈掏出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的积蓄为孩子安好一个家,他们以后的养老、医疗怎么办?孩子是安好家了,可也变成了房奴,等他的孩子出生,他要养几个老人和1个孩子,每个月还要拿出数目不菲的钱出来供房,如何维系?
可以说,高昂的房价掏空了全国大多数普通家庭,这些家庭处在风雨飘摇之中,脆弱得不堪一击。
一边是挣扎中的买房族,一边是赚得盆满钵满的开发商。当时,有开发商甚至称:“赚钱赚得都不好意思了。”世界上似乎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商品,在成本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可以翻着跟斗地涨价。以至于有人感叹:“房子不是值多少钱的东西,而是卖多少钱的东西!”
关注过2009年楼市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谁也没想到,在2008年短暂下跌的房价,会在2009年如此疯狂地报复性上涨。曾经以为2007年是“疯”的顶点,谁知2009年的房价会在2007年的基础上又翻了一番。
我关注的楼盘已突破两万元大关,我同学所关注的楼盘,甚至有冲3万元大关的势头,电话里她不再是“悔不当初”,而是“悔得肠子都青了”。前面提到的卖房的房东,攥着50万元的卖房款一直没有出手,到如今连一套像样房子的首付款都凑不够。
仍以我一直关注的楼盘算一笔账:同样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在2006年的首付是15万元,月供2000多元;到2009年首付变成了50万元,月供7000多元。
这意味着,在2006年赤贫的我,只要借15万元就可以买房,到2009年有了十几万元积蓄的我,却要借三十几万元才能买房;在2006年,我工资的一半可以支付月供,到2009年我却要不吃不喝,用工资的全部来支付;在2006年,我每个月的工资可以买1平方米房子,到2009年,却连买0.3平方米都很悬。
这时,身边又有高人出现,警告我“只要是每平方米2万元以下的房子就要抢”。一半是有心无力,一半是对房价已经绝望,我仍然没有积极出手。直到一个消息沉重地打击了我———我怀孕了,从此被打入了万劫不复的“刚需”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