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投资理财理财学习
 
 
80后:理财大胆 节约不够
发布时间:2010-8-19 9:09:17
 
文章内容

投资观:

热衷高风险投资 收益不理想

80后年轻人的投资观分为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两极分化严重。一部分人,属于典型的积极进取型,热衷股票基金投资,热衷尝试各类理财新产品。而另外一部分人,以城市低收入年轻人为主,由于积累微薄、工作简单,对于投资概念不重视。

但无论是哪一类80后,据记者了解,投资收益都不理想。对于前一种人,持有激进理财观点者居多,鸡蛋时常放在一个篮子中,炒卖股票等高风险投资产品的人不胜枚举。而恰恰是这几年,股票市场风云跌宕,真正赚到钱的散户数量很少。不少人买基金、黄金,尝试新品种,投资种类之丰富应在各类人群中名列前茅。两类人的共同特点是很少存银行定期,基本不买国债。

案例:小龙先生29岁,是广州某大型企业的白领,月收入1万元上下,同龄人中属于偏高水平。由于从事的职业与金融理财相关,平时信息很多,小龙热衷尝试各类理财产品,工作7年以来,国债、基金、股票、外汇、黄金、信托产品、银行理财品都曾买过,整体收益中规中矩,并没比存银行定期好太多。“关键是前两年我买的股票太多了,前后都被套住,有的至今还没有解套,由此拉低了整体收益率。”

创业观:

将创业与个人爱好相结合

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叶国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2005年以后,广东省80后创业者的数量急剧增多;到了2010年,协会统计数字显示,80后创业者数量在整体创业者中所占比重已经超过了50%,成为了创业大军中的主导力量。

比较以往创业者,80后创业者最大的特点就是一般会将个人兴趣爱好与创业结合起来。一方面,技术起家型创业者、文化产业型创业者数量较多,开办广告设计公司、各类工作室的年轻人数量较多。再者,年轻人深谙时尚文化,开办潮流精品店、服饰店铺的个体案例不胜枚举。

较之以往创业者清一色的个体户起家模式,80后的创业方法更加多样化,几个年轻人合资合作创业的现象较多,招商借贷创业者也很多,开办公司、代理加盟、网络营销不一而足。

案例: 深圳青年杨小姐1987年出生,今年只有23岁,却已经是深圳市12家哎呀呀饰品商铺的大老板。两年前从学校毕业时,小杨看到师姐们朝九晚五的工薪生活,就觉得:“宁可当个自由的个体户,也不想在写字楼里受压抑。”于是,通过网络搜索,她加盟了广州的知名饰品品牌,用向父母借贷来的钱投资开设了一家饰品店。由于小杨从小就深谙时尚之道,经营如鱼得水,加上选址正确,很快就收回成本,半年时间居然就有了几万元积累。

尝到创业甜头后,2009年下半年,小杨用“利滚利”的资金又投资开设了两家饰品店,生意也是节节开花。她的同学与亲戚看到了她的成功,也纷纷出钱与她合作开店,直到今年8月,她所拥有股份的饰品店已经累计到了12家。

点评:

减少激进

多买定投

招商银行理财师李春晨认为,每个时代的人群之所以形成了特定的社会观念,主要是因为时代与社会带给他们独特的经历感受;所谓理财观并无对错之分,只有增减概念。反观80后的理财观念,可以肯定并加以保留的是积极进取、多元创业,为了提高人生的整体幸福指数,尽量选择与兴趣爱好相结合的创业之路。

为了之后的人生有更多的机会,建议80后年轻人学会为自己节约更多的“活钱”,购买基金定投产品不失为一个一箭双雕的选择,既增加了投资收益,也限制了日常开销。最后,进取投资不等于激进投资,激进投资也不等于时时刻刻都要激进,不建议盲目激进投资;对于月收入只有3000~8000元的城市白领年轻人来说,选择进取偏向稳健的投资方式比较合适,投资购买股票或股票型基金的资金最好不要超过整体流动资产的35%比例。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 ·[图文]80后:理财大胆 节约不够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