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来众多媒体都把焦点集中在对准银行中间业务的收费上,我们在跨行ATM机上取款时,无意中多付出2元,我们通过工行汇款到建行时,每次可能会付出接近10元,我们手中多年不用的银行卡或者存折,也会在不经意间每年被银行扣除12元。前天新华社报道称,有位市民找出了一种6年前的存折,看到里面还有100元钱,于是就到银行去取,但却只能取到60元左右,经询问后才知道,不满300元的存折每年要收取12元的账户管理费。
事实上,从ATM机跨行取现手续费到对账单打印费再到密码重置费,零钞清点费、更换存折费、小额管理费、开具贷款证明费等,消费者已经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成为了商业银行“刀”下任由宰割的“羔羊”。
经媒体连篇累牍“炮轰”后,银监会终于下文,要求商业银行将信用卡业务纳入银行内控和风险管理体系内,信用卡未激活不得收费,绩效考核不能单一与发卡量挂钩,严禁泄露信用卡客户信息,不得向未成年人发卡等。不过不清理不知道,仔细清理吓一跳,对绝大多数普通百姓来说,除上述已经点名的收费项目之外,还有多少没有浮出水面的收费基本都不了解。
在商业银行与个人之间,银行无疑是强者。以前只知道银行要收取某项费用时,只需发个文件昭告天下百姓就行了,至于百姓是否每个人都看到、或都知道那不是银行的事,反正我银行已经完成告知义务,看不看是你们的事情,从某天开始我就要收取某项费用了。
明眼人只要一看就知道是“霸王”作风,等到百姓在办理该项业务时,知道的人会反问一声,为什么要收费?不知道的人基本都蒙在鼓里,任凭银行从自己的存折或银行卡中扣除,等到某一天知道时,才发现原来银行如此霸道,等到你去找银行理论时,银行仅仅只是前描淡写地一句话,之前早已经通知过了。
以普通百姓使用最为广泛的银行卡为例,目前除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明确表示不收小额管理费外,其他银行均有收费规定,有的“以季度日均资产不足300元,每季度收费3元”为标准,有的以“日均资产不足1000元,每季度收取3元”为标准,还有的以“月不足1万元,每月收取5元。金卡月不足5万元,每月收取10元”为标准。事实上银行收费的名目远比客户想的要繁多。仅以普通的储蓄卡为例,银行就有年费、工本费、小额账户管理费、挂失费等等多项费用。而且各家银行公示的收费项目相差很大,从二三十项到上百项不等。
持卡人不禁要疑问,年费已经是该账户的管理费用,为何还要重复收取管理费用?希望商业银行能够明明白白给出答案,不要让百姓老是平白无故被扣款被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