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信合作理财产品早前被监管部门叫停后,如今正在逐步退出市场,银行和投资者目前也在寻找相关替代品来填补这一市场空白,其中个别收益高、风险高的“双高”理财产品正受到部分投资者关注。
监管部门对银信合作产品亮起红牌后,银行和信托公司似乎一下子失去了方向。昨日,记者了解到,上海多家银行新开售的几款银行理财产品依然主推信托,但其信托的投资项目却比较模糊。
对此,理财师表示,理财产品的挂钩标的越复杂,风险就越大,投资者应尽量选择挂钩标的清晰的产品。
收益下降
监管部门叫停后,银行为何依然在销售信托产品呢?沪上某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记者,这是因为早前已成立的项目需要银行慢慢消化,从目前来看,或许要到明年上半年,才可能把剩下的信托理财产品销售完。
不过,受监管部门禁令影响,银行理财产品中的信托产品比例正在稀释,预期收益率也从之前的4%至5%下降为接近3%。而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也坦言,“少了银信合作理财产品,银行的理财产品数量一下子少了,且收益率也逐月拉低。总行正在研究新产品来弥补这块市场空白,目前银行则将重点放在一些常规理财产品上。”
据悉,银信合作产品如今悄然隐退,银行和投资者在兴叹之余也开始积极寻找相关的替代品。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银信合作产品骤停浪潮的延续,大量资金可能会转战其他投资渠道,个别收益高、风险高的“双高”产品也受到部分投资者的关注。
乘虚而入
记者注意到,监管部门紧急叫停银信合作产品后,保险公司也开始趁势加码,逐渐拓宽银行渠道销售的保险产品。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虽然银保产品收益相对较高,但通过银行购买的保险产品,与存款是两码事,投资者一定要确认资金的用途、可存放的时间。“一般来说,银行代理的保险多为3到5年期的储蓄型分红保险或者期限更长的万能险,它们的收益属于稳健型,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保障功能。因此,如果有闲钱且三五年以上不用,它们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如果无法确保三五年不用,投资者还是应该选择中短期存款或理财产品。”
此外,记者也了解到,最近一段时间,市场上一些理财产品的信托投资方向与信托投资机构均没有提示。上海聚富财富管理中心理财师俞利苹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银行方面说,有责任告知投资者理财资金的具体投资方向,投资者应该意识到,银行在推销信托理财产品时,只是把自己当成中间人,而不是募集资金的使用者。况且,信托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一向比较复杂,有的甚至同时挂钩好几个标的。如果信托资金所投向的项目出现延期或者无法完工的情况,投资资金就会受损。一款质量高的信托理财产品,能将挂钩标的说得一清二楚,透明度很高,也利于投资者分析、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