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是作为解决劳资纠纷的速效药,或是还劳动者尊严的政治压力使然,薪资上涨现象正在中国从南到北到处开花。
为加强管理通胀预期,中国政府无疑能以宏观调控的有形之手抑制一切合理或不合理的涨价因素。然而近年几度经历沿海用工荒之后,中国经济的“刘易斯拐点”或已来临。
“从收入的角度调经济结构,是需要非常小心谨慎的。搞不好就很容易引起通胀。但从目前加薪的幅度和影响的范围来看,是可控的。”西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剑辉说。
劳动力成本上升大势所趋,并不等于中国会一下子从“低工资对应低物价”,直接过渡到“高工资对应高物价”的时代。
实际上,由于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人工资基数较低,工资涨幅即便相对提高,操作层面上的绝对增加额仍颇有限。
“预计今年整体的工资上涨幅度也就10%-15%,不会太多。那种一次涨薪20%以上属于个案.而且据我们内部调研发现,很多员工也没有涨那么多。”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经济师李炜称。
很多经济学家担忧加薪会推高价格,但多数受访者表示,目前中国的加薪热潮主要集中在代工企业中,对其下游的产品供应企业影响不大,也不存在借机提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