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图
《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销售规定》)3月15日起开始实施,但实施后,这一规定颇让基金公司感到不满。
不堪其重
据记者了解,今年以来发行的新基金已经达到了历史高峰,不过这并没有给基金公司带来实际利益。
“我们现在发行的新基金基本上都不赚钱,很多基金公司都是靠老本吃饭,因为支付给银行的尾随佣金实在是太高了。”基金业内一名资深人士向记者表示。
而知情人士也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在3月15日之前,基金公司发行新基金,也需要支付给银行费用,不过比例并不高,大概只占管理费的20%-30%左右。
“目前这个费用达到了50%,甚至我还听说有的基金公司付60%的管理费,发行一只新基金至少需要提取3个月的管理费才能保本,银行拿走了一大半,基金公司还能赚到钱吗?”该人士反问记者。
“如果费用给的不够高,银行根本不推我们的基金,发行规模马上下降。”上海某中小型基金公司渠道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描述。
出路何在
“羊毛出在羊身上,看上去损害的是基金公司的利益,其实最后还是转接到基金持有人身上。”一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上述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进一步解释道,基金公司目前是“赔本赚吆喝”,新基金无法赚钱,基金公司原本可以用获取的收益去服务投资者,但是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投资者服务自然是要打一些折扣;此外,无法拿出更高的薪金留住优秀的基金经理,也会最终损害基金持有人利益,这些影响都很严重。
作为处于强势地位的银行,又该如何解释呢?某银行客户经理也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银行也是万般无奈,银行有上市公司的压力,每年的利润要有20%到30%的增加,中间业务作为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也逼迫银行从基金公司身上“拔毛”。
在当前情况下,基金公司能否另谋出路?如发掘第三方专业的基金销售机构呢或是鼓励基金直销呢?
上海某老十家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在台湾,基金销售有点类似于当前大陆的保险销售方式,很多基金销售机构上街摆摊位推销基金,这有可能会成为日后基金销售的新方向之一,不过当前可能不太具有操作性。因为目前我们还缺乏较为成熟的第三方销售机构;基金直销由于有一定的技术壁垒,无法和银行天然强大的渠道优势抗衡,短期内也难以成行。